低分子右旋糖苷联合疏血通治疗高黏血症探究

低分子右旋糖苷联合疏血通治疗高黏血症探究

ID:44029325

大小:32.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低分子右旋糖苷联合疏血通治疗高黏血症探究_第1页
低分子右旋糖苷联合疏血通治疗高黏血症探究_第2页
低分子右旋糖苷联合疏血通治疗高黏血症探究_第3页
低分子右旋糖苷联合疏血通治疗高黏血症探究_第4页
低分子右旋糖苷联合疏血通治疗高黏血症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分子右旋糖苷联合疏血通治疗高黏血症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分子右旋糖昔联合疏血通治疗高黏血症探究[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右旋糖昔联合疏血通治疗高黏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高黏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昔联合疏血通治疗,对照组给予罗通定(颅痛定)、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中血黏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黏度明显减低(P0.05)o结论低分子右旋糖昔联合疏血通能显著降低血液黏度。[关键词]低分子右旋糖昔;疏血通;血黏度;高黏血症[中图分类号]R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0(c)-00

2、28-02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非常高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黏血症为临床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硬化等疾病的主要诱因。降低血液黏度已成为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寻找一种降低降低高黏血症的确实有用的方法作为心脑血管病的2级预防。神经科门诊患者多表现为头昏、头痛、头胀、头重、失眠多梦、健忘、胸闷、肢体麻木、乏力。临床上活血药物品种繁多。具体有效性为循证医学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同时解决患者的实际存在的问题。低分子右旋糖昔与疏血通应用于高黏血症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为:(1)降低

3、血液黏稠性,使全血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细胞比容降低。(2)降低血液凝固性,使纤维蛋白原降低。(3)降低血浆中一些大分子物质,使血浆黏度下降。(4)使红细胞聚集性下降,红细胞沉降率减慢。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血液黏度增加,高黏血症是指血液中脂质或其他血液黏滞因子超过正常高限或增加,血液缓慢,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1]。尤其是高切变率下血液黏度增高可出现在冠心病发生之前[2],该病在临床上能引起人体心、脑、肾等血液器官缺血缺氧,出现头痛、头昏、高血压、肢体麻木、心悸胸闷症状,

4、甚至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本研究对2006年4月〜2012年4月150高黏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黏度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本院同期门诊患者;均经血流变学检查证实为高黏血症;均有头痛、高血压、肢体麻木等症状;发病以来未用相关治疗药物。1.2分组治疗组78例,男57例,女21例,年龄37〜80岁,平均(60.12±4.27)岁;对照组72例,男54例,女18例,年龄39〜79岁,平均(59.21±16.53)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1.3治疗方案治疗组给予疏

5、血通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昔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2周;对照组给予罗通定(颅痛定)25mg,每日3次,氟桂利嗪5mg,每晚1次,连续2周。1.4检测指标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具体检测方法:清晨空腹静脉血5mL,以肝素或EDTA盐抗凝,4h内测定。1.5疗效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头昏、头痛、头胀、头重、失眠多梦、健忘、胸闷、肢体麻木、乏力消失,治疗组停针不复发。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多组样本均数

6、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5)o临术疗效观察,症状均消失,但治疗组停针观察2周无复发,对照组停口服药症状复现。药物副作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副作用。3讨论高黏血症患者血流阻力增加,血流缓慢、组织灌注减少、导致组织缺氧,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原增高而形成血栓。高黏血症属祖国医学“痰浊”“血瘀”等范畴,多责于痰、瘀、虚三方面,主要是寒凝气滞、痰湿内蕴、气虚血瘀引起的“血凝而不流”、“血泣而不通”,临床表现与痰阻脉络证、血瘀证、虚证基本相符,这也是血液流变

7、学检测的"浓、聚、黏、凝”状态[3-5]o心肌梗死、脑梗死是老年人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疾病,高黏血症是其危险因素[6],低分子右旋糖昔具有将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疏血通成份为水蛭、地龙,具有熄风通络、化瘀、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两者合用对高黏血症患者起到根治作用,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朱本浩.什么是高黏血症[N].中国医药报,2007-5-31.[2]陈熙,周才一,刘成.血脂宁治疗文黏血症的临床试验观察[J]

8、.中医杂志,1985,26(5):29.[3]姚健康,严申彪,范品国.降黏活血袋的制备及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916(6):57-59.[4]王贤斌,傅赛萍.五子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髙黏血症的临床观察[J]・微循环学杂志,1999,9(4):40-41.[5]张占柱.从痰、癖、虚论治高脂血症[J].微循环学杂志,1999,14(6):50-51.[6]陆敏.高粘血症相关因素探讨[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