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报告

合肥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报告

ID:44066363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8

合肥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报告_第1页
合肥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报告_第2页
合肥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报告_第3页
合肥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报告_第4页
合肥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肥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介肥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创新调研报告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变化,引导产业以企业为主导的转移活动。产业转移是资源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吋明确耍求,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梢神,省委省政府积极谋划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卜-简称“皖江示范区”),并在201()年1月12丨

2、正式获批实施。这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级发展规划,也是全国唯一的以承

3、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战略规划。合肥是皖江示范区核心城市,理应抓住并用好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以改革创新精神用足用活先行先试权,率先探索出一条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成功Z路,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捉供经验和示范。合肥承接产业转移远早于皖江示范区建设,但皖江示范区建设确实为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认真总结合肥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一年多来示范区建设中的体制机制创新,对于更好地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具冇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合肥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性突破及其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

4、快,沿海发达地区受资源禀赋、耍素成本、坏境容量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就已呈现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从那时起,承接产业转移就成为合肥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受到当时各种因素的制约,无论是承接的规模还是承接的层次都难遂人愿。进入“十一五”,合肥以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为引领,以省委省政府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为契机,以开展“大招商”活动为先声,迅速拉开了“十一五”发展的大幕。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合肥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抢得加快发展的先机。2005—2010年,合肥的

5、GDP从925.61亿元增加到2702.5亿元,年均增长17.9%,总量占全省比重从16.3%提高到22%,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从第18位上升至笫15位,在全国283个地级城市中从第75位上升至笫38位。同期,合肥年招商引资总量由204.3亿元增加到1633亿元,五年间累计招商引资4300多亿元是“十五”时期的7倍多。2010年,合肥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机遇,进一步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再上新台阶,当年招商引资总量占皖江示范区1/4强,其中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250亿元,增氏60.79%,实际利用外资14.3亿

6、美元,增<10%。特别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承接产业转移的累积效应加速释放,2010年合肥工业实现了“7个千亿”的重大突破,即:一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过千亿,新增工业投资过千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过千亿,家电产业产值过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过千亿,经开区工业产值过千亿,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和过千亿。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承接产业转移与合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之间“一体两面”的关系。可以说,正是由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性突破,带来了合肥建设与发展史上的历史性跨越。——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就是承接资本,尽快形成有

7、效投入,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进而形成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和社会就业格局。建国以来到2005年的56年间,全市累计工业投入只有582.3亿元。“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工业投入2826.7亿元,是前56年总和的4.9倍,推动了工业经济的飞跃发展。目前工业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4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2%。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量的70%、新增就业岗位的76%、地方税收增量的50%,均由外來投资金业创造。——合肥承接产业转移重在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基础,迅速优化

8、产业结构、壮人产业规模,在提升综合竞争力、抢占制高点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了家电、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升级,其中家电“四大件”年产量由13()()万台套增加到4224万台套,跃升全国三大家电基地Z首;实现了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突破,确立了在全国的领先优势。随着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0%,合肥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合肥承接产业转移更重海纳百川,主动融入H益开放

9、的世界,在国内外经济人循坏屮找到一席之地,更好地参与发展分工合作,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现在,不仅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日渐增多,而且有来H5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家企业在合肥投资发展,英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冇27家。海关进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41.83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99.58亿美元,年均增长18.9%。从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到皖江示范区的获批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始终是一个不变的主题。随着东部沿海经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