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质量治理需综合施策

多元质量治理需综合施策

ID:44115618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多元质量治理需综合施策_第1页
多元质量治理需综合施策_第2页
多元质量治理需综合施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多元质量治理需综合施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元质量治理需综合施策“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提高供给质量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振兴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物质文化需求、增强质量获得感的现实途径。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呈现岀规模扩张与需求升级并存的新特点,传统的生存型、物质型消费开始让位于发展型、服务型等新型消费。而国内供给体系未能适应需求结构的新变化,许多产品与服务供给低端过剩、高端短缺,大量消费者转向国外市场进行高端、高质商品和服务选购的热潮涌现。与此同时,部分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突岀,严重影响企业拓展海内外市场。2016年国家监督抽查的1

2、76种产品中有14种产品抽查不合格率高于20%,还有一些甚至高于40%。而对我国供给端仍存在大量低端牛产、低劣产品、低效供给等问题,必须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增强社会共治责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调节、行业自治、社会监督的大质量社会多元共治格局。加快构建“多元共治'啲质量治理体系,着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质量“多元共治”是以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质量管理为主要特征,以治理结构、治理能力、治理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构建质量多元共治体系,要激发各主体的参与热情、畅通参与渠道,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化的治理机制,形成各主体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治理结

3、构,建立各方主体共同关心质量、维护质量、发展质量的新模式。质量多元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共治主体结构和责任结构两个部分。共治主体结构一方而涉及应有哪些主体参与质量治理,另一方而需要明确各个共治主体在质量治理过程中的责任和作用。“多元共治”不是简单的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Z间合作,它还包括屮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Z间、政府部门Z间以及政府、市场与社会间的协商与合作。主体责任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主体的治理权利如何确定,责任与义务如何匹配;二是主体的权责边界如何界定,如何处理好与其他主体的边界。“多元共治”的质量治理体系要求细化质量社会共治主体齐自的权责,明晰各主

4、体的权力边界,实现权力、责任、利益的统一,确保多元社会共治治理体系有序运行。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多措并举增强企业提高质量的内生动力。产品生产经营者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坚决消除部分企业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加强质量全过程的监管。要鼓励企业以满足消费需求升级为导向,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与政府、学校、科研机构、质检机构间的联盟建设。加大质量创新投入,增强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实现技术创新与金融

5、创新“双轮驱动”。弘扬“工匠精神”,营造重视技能、尊重技工、尊重工匠的企业氛围,不断提高技工人才收入的同时,逐渐消除技工成长成才通道的瓶颈。品牌建设是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型的关键。要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鼓励企业树立品牌经营理念,人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和品牌延伸战略。以品牌为载体,通过集合效应促进更多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到高端产品的生产上,创造高质量的品牌。以品牌为纽带,通过凝聚团队精神、思想智慧、责任感等无形资源,实现提高产品质量与提升顾客感知体验的有机结合。以品牌为标志,通过正向激励或是反向倒逼企业更加注重质量责任。要增强企业的国际化意识,在研发、生产和品牌规划

6、设计屮注入更多国际化元素。通过跨境并购、海外重组等手段整合与配置全球资源,实现核心技术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对接,助推屮国企业、民族品牌更好地“走出去”。强化全方位质量监管,打造依法联动监管、综合协调监管、运用高科技智慧监管的“大监管"模式。政府在质量监管中负有主导责任,提升质量必须要强化各部门职责。质量监管实行分类管理和分段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工信、公安、住建、交通、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检、安监、食药等部门分别负责相关领域和相关行业的产品质量监管,部门之间和上下之间要有协调的监管联动机制和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打造新型综合监管体系,要以“法治监管”为前提,从立法

7、、执法、普法、法治监督等方而将质量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提高质量管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度。完善质量监管体制机制,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高效配合、密切协同、信息共享的质量监管联动机制。构建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全程可追溯体系,实施统一的产品质量抽查管理办法和问题产品召冋制度。加快突破我国质量技术基础瓶颈、补齐质量技术慕础短板,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要广泛运用信息、检测等科技手段,以大数据、云服务技术为重要支撑实现质量智慧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度和效能。要以'信用监管”为突破口,推进信

8、用制度和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