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方法论 试题

法学方法论 试题

ID:44245748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法学方法论 试题_第1页
法学方法论 试题_第2页
法学方法论 试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法学方法论 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记30分)1、从某些特定的前提中引出必然性结论的活动的思维过程称为:(   )A、推理B、推断C、推论D、推导2.那个轿子从老爷府里出来了,老爷出行时总是坐那个轿子的,因此老爷应当在那个轿子里。以上推理过程称为:()A、演绎B、归纳C、设证D、类比3、类比的法理根据在于:(   )A、不同的情况应做不同的对待B、同类的情况应做相同的处理C、规律的普遍性D、联系的普遍性4、《圣经》上记载的所罗门王智判争子案中,所罗门王所用的方法是:(   )A、事实推定B、经验推定C、法律推定D、法律拟制5、在法律解释的

2、位序中,居于首位的应是:(   )A、合宪性解释   B、文义解释C、体系解释 D、历史解释6、《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某法官在一民事案件判决书中认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复制、传播、展览他人肖像的行为也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该法官对《民法通则》100条做了()A、客观目的探究 B、体系解释C、文义解释 D、反向推论7、拉德布鲁赫说:从正义角度看,若实在法违反正义达到不能容忍的程度,它就失去了其之所以为法的“法性”,甚至可以看作是非法的法律。这种因实在法严重违背正义而不适用的处

3、理称为(   )A.实质推理B.漏洞补充C.修正法律 D.社会学解释8.法律制定实施后,因社会变化而产生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因未被立法者预见而没有被纳入法律的调控范围,这样的法律漏洞属于() A、原初漏洞  B、继发漏洞  C、明知漏洞 D、明显漏洞9、法官在审判案件中认识到的事实是()A、客观的事实B、真实存在的事实C、虚构的事实D、被证据证明的事实10、下列各项,不属于正式法律渊源的是:()A、国际条约B、宪法C、政策D、行政法规11、《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1款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这一条款属于()A、法律原则

4、 B、一般条款 C、不确定法律概念 D、政策12、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解释的是:()A、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解释C、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D、司法部的解释13、《唐律疏义》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这说的是(  )A、类比方法 B、当然解释方法C、体系解释方法 D、目的解释方法14、《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经常居住地与住所地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继承法》第25条第2款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遗赠的意思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

5、视为放弃受遗赠。这种将此事实看作彼事实并发生同样法律效果的法律方法称为:()A、法律推定 B、证明C、事实推定 D、法律拟制15、裁判事实属于司法三段论中的那一种()A、大前提B、小前提C、结论D、逻辑过程第二题判断分析题(对问题中的命题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并进行理由分析。每题4分,共5题,计20分)1、法律思维要求:合道德性优先于合法律性。2、民事行为的意思认定往往强调外在形式;商事行为的意思认定往往强调真实意思。3、在法律适用中,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内容不冲突时,法律原则优先适用。4、合宪性解释属于历史解释的特殊情况。5、事实构成为法律

6、结果的充分条件下,可进行反向推论。第三题案例分析题(要求准确回答问题,并运用法律方法展开分析,要点清楚,层次清晰,每题10分,共2题,计20分。)第一题:事实:位于某市30海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岛,长期无人居住。后来,海边某渔村欲将该荒岛开发为旅游度假村。但当地海域管理部门认为,“无人居住的海岛应为国家所有,申请较早的村庄并不享有晃脑的所有权,只有在申请海域使用权之后才能开发。争议焦点:无人居住的荒岛是否属于国家所有?相关法条:1.《宪法》第9条: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

7、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2.《物权法》第46条: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3.《海域使用管理法》第2条:本法所称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4、《物权法》第48条: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要求回答:请对争议问题提出你的观点,说明你所运用的法律方法,并写出你的论证理由。第二题:事实:2008年1月,南方普降大雪。某市居民张某的房屋上结了冰坨子。次日冰雪融化,冰坨子融化后掉落在钱某的汽车上,该车在汽修厂花费修理费若干。车主钱某起诉房主

8、张某,要求赔偿修车损失,张某抗辩损失完全由自然原因造成,不应赔偿。争议焦点:悬挂物是否仅指人的有意识行为而设置的物。相关法条:1.《民法通则》第126条: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