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电积技术攻关课题研究

铜电积技术攻关课题研究

ID:44287230

大小:162.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铜电积技术攻关课题研究_第1页
铜电积技术攻关课题研究_第2页
铜电积技术攻关课题研究_第3页
铜电积技术攻关课题研究_第4页
铜电积技术攻关课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铜电积技术攻关课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铜电积技术攻关课题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铜回收是我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回收重点项目,自开车以来,不稳定,未达产达效,铜主含量达不到国标2#铜要求,针对此技术问题,总工办及技术组进行调研,电解液含铜浓度较低,Fe、As等元素超标,拟增加中浸工序,共同联合进行技术攻关。二、试验人员:总工办实验组及技术组全体人员三.试验时间:9月190-10月6日四.试验原料①碱洗脱氯渣(%)7^素ZnSPNiSnPbFeAsSbBi②废铜电解废液成分(g/1)编号H+Cu2+备注③铜电解液成分(g/1)素编萨、ZnSPNiSnPbFeAs

2、SbBi五.试验仪器及试剂5L烧杯、电加热板、搅拌器、抽滤桶、747滤布、酒精温度计、pH试纸、98%浓硫酸、3#絮凝剂、骨胶、阴阳极板、整流器、电解槽、氧气瓶及辅助设施。六.试验原理碱洗铜渣pH=4.4-4.6,铁沉淀pH=5.2-5.4)七、试验步骤1・第一步:取铜电解新液,模拟生产试验;2.第二步:逐步提高C『+浓度,35-55g/1;3.第三步:取碱洗脱氯渣,进行酸浸、中浸制取新电解液;①酸浸:在5L烧杯中加水及适量电解废液4L,始酸150g/L液固比4:1,温度90-95°C,反应3h,终酸控制在20-

3、30g/b过滤。①中浸:在5L烧杯中,加入4L电解废液,室温搅拌加入酸浸渣,pH=4・4,温度65-75°C,反应lh,过滤。②电积:Cu2+:35g/1;H2SO4:170g/1;温度55-65°C;槽电压020.25V;电流密度90A/m2;骨胶40・120g/t.Cu;电解液流速0.2-0.3m3/min;阴极铜周期6-8天。八、试验数据①电积铜化学分析(%)素ZnSPNiSnPbFeAsSbBi九.试验结论及分析总工办实验组及生产技术组2014年9月17日提高阴极铜质量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净化除杂、

4、提高电解液铜离子浓度,改善阴极铜质量。二、工艺思路:1、对铜渣浸出液增加一道中和除杂工序,以改善阴极铜质量。2、提高电解液铜离子浓度,以抑制杂质的析出,改善阴极铜质量。3、增加一道电解净化工序,生产不合格阴极铜(主要除Ni、Bi),一部分液体外排到氧化锌浸出工序,一部分返回铜渣浸出。三、实验原料:脱氯铜渣:Cu、Cd.Zn、Fe、As、Sb、Bi、Ni、Pb、Ag、ChF、H2O铜电解废液:Cu、Zn、Cd、Fe、As、Sb、Bi、Ni、Pb、Ag、H+四、实验步骤:(一)浸出1、酸浸:第一组用铜电解废液,第二组

5、以后用高浸液,在5L不锈钢罐中加入41铜电解废液,加热到80°C,搅拌加入脱氯铜渣800g,鼓入氧气,在80—85°C条件下搅拌3h,过滤,滤渣做高浸、并返冋做中浸。2、屮浸:在5L烧杯屮加入酸浸液1,加热到80°C,搅拌加入脱氯铜渣g冲和到H+10-15g/l,过滤,滤渣做酸浸,滤液做中和除杂。3、中和除杂:在5L烧杯屮加入酸浸液1,加双氧水ml,加NaOH克,中和到PH3.0〜3.5,过滤,滤液电解。4、高浸:在5L不锈钢罐中加入41铜电解废液,加入酸浸渣,加热到80—85°C,鼓入氧气,浸出3小时,过滤。(

6、二)电解1、技术条件:Cu2+>35g/1;H2SO4:150-170g/1;温度55-65°C;槽电压0.2-0.25V;电流密度90A/m2;骨胶40-120g/t.Cu;阴极铜周期6・8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