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穿支皮瓣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ID:44292454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穿支皮瓣的研究与临床应用_第1页
穿支皮瓣的研究与临床应用_第2页
穿支皮瓣的研究与临床应用_第3页
穿支皮瓣的研究与临床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穿支皮瓣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穿支皮瓣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穿支皮瓣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008-01【摘要】皮瓣移植术是外科学修复组织缺损的重要手段,其经历了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肌瓣、轴型皮瓣、游离皮瓣、逆行岛状皮瓣、静脉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穿支皮瓣等阶段。其中穿支皮瓣是近年来对传统肌皮瓣改良的一种新技术,其优点是保留了供区肌肉的功能和完整,对供区损伤小,从而减小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O本文将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❷【关键字】穿支皮瓣;皮肤缺损;修复1穿支皮瓣的定义及分类❷穿支皮瓣是指

2、包括皮肤及皮下组织,由独立的发自某一主干血管的管径细小皮肤穿支(穿过深筋膜后口径为0.5H1H1-0.8mm)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皮瓣范畴。穿支皮瓣市皮肤和皮下组织构成,有独立的穿支血管供血,这些穿支血管从所属主干发出后,从深部组织(主要是肌肉)屮或之间穿出并供应浅表的皮瓣。❷穿支血管是指穿过深筋膜进入皮肤的血管,对穿支血管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血管起源,穿支血管可分为两类,(1)直接穿支血管,指直接穿过深筋膜的血管,(2)间接穿支血管,根据穿支血管穿越肌肉或肌间隙又分为肌皮穿支和肌间隙穿支肌肉血管的皮穿支及肌皮穿支血管,肌皮穿支血管经过深层肌肉后再穿过深筋膜到达皮肤,

3、如躯干和四肢的近段。肌间隙皮肤穿支血管经肌间隙穿过深筋膜到达皮肤,多存在于肌肉细长和以肢肌间隔部位。穿支皮瓣的血供可为直接穿支血管或间接穿支血管,或两者兼而有之。临床上一般认为可分为肌间隔穿支皮瓣和肌皮穿支皮瓣。❷穿支皮瓣的命名初期争议较多,后国际上对穿支皮瓣的命名进行了规范,提出了以源动脉为基础的命名原则,即源血管+穿支皮瓣,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若从一个血管蒂上可供应多个穿支皮瓣,那么每个皮瓣的名称应根据其所在的解剖部位或肌肉命名,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2003年,Geddes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准确的穿支皮瓣命名方法,亦即取该穿支皮瓣供血动脉的英文首字

4、母,后加P(perforator)标明穿支,其后注明來源肌肉名称等。例如DIEAP-RA为腹壁下深动脉-腹直肌穿支皮瓣,其中DIEA意为供血动脉名称,P代表穿支,RA为穿经肌肉名称.有吋同一解剖部位的深部血管或肌肉尚发出多个穿支血管,则需加上数字指明第儿穿支,如LAP-3皮瓣代表第3腰动脉穿支皮瓣。该命名方法明确了穿支皮瓣的供区、来源肌肉、供血动脉,使人们对该穿支皮瓣的性质…目了然。令2穿支皮瓣的应用❷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分为带蒂转移和游离移植两种形式。Geddes提出,切取穿支皮瓣游离移植需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术前能够预知供区有恒定的供血血管;(2)至少存在一条较大的穿

5、支血管(口径不小于0.5mm);(3)向深层分离后可获得足够的血管蒂长度;(4)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后没有过大的张力,不影响成活。Blondeel等提出6点建议,以降低穿支皮瓣手术失败风险,(1)术前使用多普勒等仪器确定穿支血管的位置和大小。(2)术中先在皮瓣…侧作切口,提起皮瓣后寻找主要的穿支血管,根据穿支血管的具体情况再作调整。如不能切取穿支皮瓣,可转为切取传统的肌皮瓣。(3)在发现更粗的穿支血管前,保留每一条出现的穿支血管。(4)综合考虑穿支血管直径及其进人皮瓣的部位,选用最合适的穿支血管。(5)选用最易解剖的穿支血管。(6)皮瓣完全掀起后,方可切断不需要的穿支血管

6、。以上条件选择皮瓣供区是较为稳妥的,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限制条件将变得更为宽松。选择穿支皮瓣类型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需要的面积和厚度、供区及受区的情况、对外观的影响、术者的经验和患者的倾向等。❷以下为儿种临床上常见的穿支皮瓣:(1)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发自骼外动脉,走行于腹直肌下表面,于腹直肌的中1/3分为内、外侧支。其中外侧支是形成穿支皮瓣的主要供血血管。腹壁下动脉肌皮穿支与腹壁浅动脉之间有良好的血管吻合,血供较为可靠,临床应用多用于乳房再造,腹股沟和会阴部位皮肤缺损的修复,以及头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2)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该皮瓣的血供是多数是旋股

7、外侧动脉降支,走行于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穿支血管约80%为肌皮穿支类型,20%为肌间隙皮穿支,供应大腿前外侧皮肤。该皮瓣血管蒂较长,血管直径较大,利于血管吻合,且可通过解剖股外侧皮神经,切取为感觉神经皮瓣,受区感觉,临床应用较广,可广泛应用于四肢、口腔等部位皮肤缺损的修复。(3)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是在背阔肌肌皮瓣基础上发展而來。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是以胸背动脉供血,保留了背阔肌和胸背神经,适于带蒂或游离修复躯干和四肢缺损,也可以同时携带肩胛骨游离修复上颌骨缺。(4)臀上动脉穿支皮瓣是由臀大肌肌皮瓣发展演变而來,血供为臀上动脉。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