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历史高考复习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高考复习的思考

ID:44532313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3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高考复习的思考_第1页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高考复习的思考_第2页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高考复习的思考_第3页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高考复习的思考_第4页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高考复习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高考复习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改背景下历史高考复习的思考近几年,全国卷历史高考试题在形式上基本保持平稳,但难度加大,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对很多材料和名词理解上颇有困难,以致得分率偏低。有老师曾经对平时成绩优秀,模拟考试又在前20名的学生进行高考成绩追踪,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的学生模拟考试考出很好的成绩,高考成绩却不尽人意。除去考场发挥等心理因素之外,平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模拟考试评价的标准等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高考引领教学,高于教学,教、学、评都需要研究高考,并逐步适应高考的导向。一。高考命题形势分析1•多以新材料命题,

2、呈现新情境,从新角度设问,不拘泥于课本,考查目标向课程目标靠拢。以2009年高考全国I卷为例,选择题除了第16题比较辽与西夏政权的相似之处之外几乎都与材料有关,所呈现的材料也是教材没有出1=1现过的新材料。虽然有些内容考查的属于学科主干知识,但材料设置的情境和命题的角度是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比如第13题从“四面楚歌叩勺典故,楚歌在西汉初流行于社会的角度考查秦汉政权的更替,第21题从《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指出其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等等。整个高考卷,在教材中能找到原型的知识点很少,甚至于与教

3、材内容有联系的都不多。“教材只是高考命题的知识背景或知识框架”(李明海《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历史教学)虽说教学用的还是旧教材,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旧的或新的教材,其测量目标已经向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靠拢。2•突出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综合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立意和考查目标是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共同特点,这也正是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高考试题的偏难,除了引入大量的课外知识和新材料之外,对学生综合知识及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和迁移,分析理解、思维能力的要

4、求很高,学生难以适应。如2009年高考全国I卷的台儿庄战役题,法国专制王权强化题。3•渗透新的史学观点和研究成果,体现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学科的进展。通过高考试题的命制来引领和促进教学,使中学教学与学科研究和进展同步,一直是命题人的共识。比如在前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就在坚持传统唯物史观的前提下,渗透进了现代史学研究的多种新范式。这种新范式主要以文明史观为主,同时还兼顾了全球化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等等。高考试题要求学生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基础上,能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以养成善于从不同的

5、视角发现问题,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能运用新的观点进行新的分析评价的能力。二。高考复习对策思考(一)教师1.转变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深入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并运用于教学实践现在虽然高三还没有采用新教材,未进入新课程改革,但是从高考以课标为依据的导向来看,教学中需要以新课标的理念作指导。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观认为,历史教材是学生最重要知识来源,但绝不是唯一来源,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教师把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把多种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按照历史课程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原则,及时补充有突出意义和价值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贯彻以学生

6、为主的教育理念,让历史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一味去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和形式上的互动,而是通过大量丰富的史实激发学生的思考、情感,引导学生以研究者的角度解读历史材料,培养历史思维能力。2.提升史学素养,更新史学观念,研究教科书中的新观点、新提法,引入学术界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理念。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历史学是不断发展着的。高考强调时代性,关注学科的进展,吸纳一些学术新观点、新成果。教师只有学习再学习,更新知识和观念,把新课标、新教材中的新观点、新提法理解

7、透彻,把握教材,了解学科研究前沿,引入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的内容,才能真正跟上高考的发展和要求。1.以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多元化史学范式重组教学专题文明史观、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社会史观在高考试题中都有所体现。这几种史观都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和包容,但又各有侧重。文明史观更具有宏观性,着眼于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而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主要着眼于近现代史,强调的是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兴起和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是文明史范式的一个特定阶段

8、。因此,教师按照多种史观从不同的角度整合教材,重组教学专题。如依据文明史观,在教学中可运用文明史观,按照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兴起、工业文明的扩展的顺序,对专题内容进行整合。同时注意针对性。比如对世界近代现代史可突出运用现代化范式和整体范式建构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史选择文明史范式建构知识体系,中国近代现代史则可兼顾几种史学范式建构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