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境界与超越:儒家生命观研究

生命境界与超越:儒家生命观研究

ID:44568092

大小:55.4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3

生命境界与超越:儒家生命观研究_第1页
生命境界与超越:儒家生命观研究_第2页
生命境界与超越:儒家生命观研究_第3页
生命境界与超越:儒家生命观研究_第4页
生命境界与超越:儒家生命观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命境界与超越:儒家生命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SocialSciencesEdition)(总第194期)挣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apitalNormalUniversity哲学研究生命境界与超越:儒家生命观研究张艳清摘要:生命意识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儒家在生命本原、生命境界、生命意义以及生命过程等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构成儒家的生命观体系,这几个方面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天地之大德曰生”、“下学人文上达天德”、“人与天地相参”以及生命过程观的“存顺没宁”,其共同的特征就是追求生命的境界与超越。关键词:儒家;生命观;境界;超越;生意中图分类号:

2、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J004-9142(2010)03-0046-05收稿日期.2009-11-02作者简介:张艳清,女,河南罗山人,首都医科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系教授,哲学博土。(北京100069〉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SM200810025003)的阶段成果。人类走到今天,亲历和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无穷福祉。但是,科学之“真”并没有必然带来伦理之善和艺术之美,人的生命境界和心灵世界也并没有伴随“真”的膨胀而增添应有的阳光和绿色。相反,因为缺乏根本的、本真的与终极性的思考而往往陷入生之困感与死之

3、茫然。生命境界与超越成为现代人面对工具理性的挤压而倍感亲切的价值诉求。以关注生命存往与心灵境界为主要待征的中国传统哲学不断昭示肴自身待有的生命力,或儒、或道、或释,都是讲的如何通过“觉解”来安顿我们生命的道理。新倫家代表人物牟宗三说过,“中国哲学的主要课题是生命,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学问oM[1](p.14)也有学者把生命性或生命意识看作是中国传统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待征。或者说,中国传统哲学因其在生活与生命的关系上更加关注生命、在生存与存在的关系上更加关注存在,因此形成中国哲学特有的生存智慧,这就是生命的境界与超

4、越智救。追求生命境界与超越也是儒家生命观的核心,并与生命本原、生命过程、生命意义等观念一起构成儒家生命观体系。一、生命本原观:天地之大徳曰生《易传・系辞》提出“天地之大徳曰生”,又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生生之徳”反映了中国哲学所理解的天地创造精神,即把创造生命看作是宇宙战崇奇的徳性。对宇宙“生生之德”的肯定与赞赏,构成儒家生命观的根本特征,“生”也就成为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并与儒家伦理的根本范畴“仁”一起构成对生命本原的解读,因此儒家伦理从根本上说是“生”的伦理,也就是生命的伦理。①原文如此。呵,即阿斥;毁

5、,即毁灭、否认。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不可否认的。这里肯定了宇宙生生变化的力——作者注。关于“生”的内涵,有学者总结为三个方面,即个体事物的自我生成,即某种隐蔽的、不存在的东两转变为显现的、有确定实在的东西;一物生岀另一物;第三方面足指某种唯-性、本原性的东西(比如犬或后来的道)生育万物。第三种意义的“生”就绘具有普遍意义的宇宙之生。宇宙生命在春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哲学生命概念的主要内容。[2]儒家是把生命看作是宇宙的根本精神,是最高的本体,孔子曾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篇》)这里的“生”就

6、代表了自然界的创生力星,具有生命哲学的意义,并与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构成有机的整体。宋代理学家明确把这一创生力8:解释为“仁”,以“体认生生”和“观生意”來把握宇宙精神和天地万物融会于“一体之仁”的意境。理学家自周敦颐始,都追求以“生生”为特征和纽带的天地万物一体境界。从周敦颐的“窗前草不除”到程颜的“观夭地生物气象”,都是这种一体境界的生动描述。程颜说:“周敦颐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周濂溪集》卷九)窗前草枯荣交替,体现了生生不已之天道,人就是在对这种生生之道的体验中获得一种与自然大化相融一体的力量

7、和意境,“生”既为宇宙的圾高德性,那么这种力量就是善的力虽,也是美的意境。“观生意”成为理学境界的重要特征,被称为“理学气象”。通过观自然万物之“生意”,天人遂成为一体。这种“生意”,也被理解为事物生长的根本动力一生命力,所以“生意一词表现了儒家对生命最深刻的体会。儒家总是刻盘维护这种生意,使之生,促其生,利其生。”[3]梁漱溟也认为:“这一个生字是嚴重要的观念,知道这个就可以知道所冇孔家的话,孔家没有別的,就足要顺着白然道理,顶活泼顶流畅的去生发。他以为宇宙总是向前生发的,万物欲生,即任其生,不加造作必能与宇宙契合,

8、使宇宙充满了生意春气。”[4](P-71)朱熹解释孔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时说:“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论诵集注》)这里是说,人通过体认自然的创生力址而实现人生的创造,获得生命超越的力址之源。“生生之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