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

浅谈预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

ID:44629643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预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_第1页
浅谈预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_第2页
浅谈预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预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预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记得有人曾这样说:“预习是学生最白主的-•种学习方式。”也就是说,主动的预习活动体现了学牛对即将学到的新知识的渴求,渴望了解新知识、获得新知识。如何才能调动学牛圭动预习的意识呢?我认为,自发的对新知识的好奇是学生积极、主动预习的前提,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能够自觉完成预习的条件。在实践中,历史科的课前预习工作却遇到了种种阻力:初中的学生受升学率的影响,视历史为邙咅读”学科,重视不够;高中想念理科的学生把非高考科目的历史列为次科,认为只要会考能通过就可以了;想读文科的同学虽然比较重视,又因不少教师习惯丁采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压力而使学牛“得过H过

2、”。在历史学科高考耍求日益提高、教学时间严垂不足的今天,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把课前预习与提高课堂效率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了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Z-o我在教学实践屮觉得做好这项工应注意抓好如下几个环节一、抓教改,促预习,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借鉴以往历史学科预习靠提倡、没压力、难落实的不足,结合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多、学生思维能力低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抓教改、促预习的抬施,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前布置预习思考题,讣学生带着这些思考题公预习新课。上课时,围绕预习思考题,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根据不同情况,适时引导、启发,恰如其分

3、地给予评价、补充、解疑释难。教学过程中,根据面向全体的教改原则,教师提问时还应考虑到思考题的难易和学牛的不同水平,使好生差生都乐于参与,最人限度地得到锻炼。为了避免课堂提问的单一化,教师还应设计好课堂结构,做好宏观调控。有的问题可以由学生个人回答,有的问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谈话的方式由师牛共同冋答,有的问题也可由教师自问自答或让学牛集体讨论。同时,也可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加强双边交流。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现实,讲个小故事,来段小插曲,谈古论今,伴以生动的语言、诙谐的表情来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正使我们的教学改革让学牛学有所思、学有

4、所乐,把学牛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二、勤备课,巧设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备课则是基础工程,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特别是教改课,更是如此。备课不仅要求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还要求备大纲、考纲,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高屋建张,有所创见。在备课中,如何巧设问题,成了教改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学牛:能力的培养,教学任务的落实,还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下面介绍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儿种设问方法。1•在重点处设疑。教学重点集中体现了一节课最主耍的知识、思想和能力培养的内容,是设疑的最佳点,而能体现教材重点的思考题有否现

5、成的?只要深入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每节课的课后练习基本体现了课文的重点,不失为预习思考的好题冃,可以直接利用。对于具中发问直接,思维力度较小的题冃,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如我把“试述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的课后练习题改为“为什么周世宗改革能够取得成功?它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这样的改造,审题和答题的难度明显提高了。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重点自己设计预习思考题。2.在难点处发问。分析近年來的历史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不少题目的命题点往往落在教材的难点上,应如何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我采取的方法Z-是在难点上设疑。如在明末农民起义一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李口成

6、农民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的深刻含义及影响这一点上,我设计了如下一组思考题:①什么叫“均田”?什么叫“免粮”?②“均DD免粮”的口号是针对明末社会的什么情况提出来的?何以深得农民拥护?③为什么说“均口免粮”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民起义水平的提高?这样的处理,曲浅入深,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达到了化繁为简的功效。3.在育人点寓思。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三人任务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索质教育的内容。备课时,我们要注意结合教材深入研究教参中的思想教育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预习思考题,寓思想教育于思考中。如我在讲“五代I•国和契丹的兴起”一课时,设计了两道思考题:①五代十国时

7、期,中国社会的总特点和影响是什么?南方经济为什么乂能够获得较人的发展,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②简要评述耶律阿保机和石敬塘。通过这两道题FI的思考、冋答、补充,使学生在综合分析、比较问题中不仅培养了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4.在能力点问难。加强对学生进行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问题。在设计预习思考题时,我们应以《考试说明》中的十项能力要求为依据,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培养学牛•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扌舌问题的能力,正确地运用辩证唯物匸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