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预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ID:12283620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6

预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预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预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预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预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预习在历史课堂学习中的作用甘肃庆阳长庆中学李晓霞745100【摘要】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历史新课标的必然要求。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等。课前预习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词】预习课堂教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推及学习亦如此,学生对即将要学的功课也要事先进行自学准备。《现代汉语词典》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是整个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

2、的作用。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同学们会对将要所上的新课做到“心中有数”,必然会发现有一部分知识自己不理解。预习就象“火力侦察”,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也就恰恰是上新课时需要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的部分。这种有针对性的听课,更有利于抓住学习的重点,突破知识的难点,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也正是因为预习,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分辨出老师讲课内容中拓展和延伸的知识,从而既提高了课堂笔记的有效性,又减少了因盲目记笔记而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如有一位高一的同学曾说:“在上必修2《辛亥革命》这一课之前,她认真进行了预习,所以她知道,这部分内容课本上只是一句话的表述而已。当老师上课时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这

3、部分内容进行拓展和详细的讲解时,她有取舍的做了笔记。”后来在做当堂练习的时候,当别的同学还在课本、板书中盲目寻找答案的时候,她却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应答。强烈的成就感倍增了她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新课程理念启发我们:“历史是一种探究的方法,而不只是知识的载体。”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看,历史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远远比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是为了不教”。要做到“不教”的前提是学生“会学”,要“会学”就要使学生在各类预习中,不断磨砺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预习,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已

4、经掌握的旧知识和老师交给的学习的方法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可以说预习中的每个环节,都对我自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前历史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着重强调教

5、师的“主讲”作用。于是在课堂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学生相对来说是被动的、从属的。处于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根本无法调动。当前经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洗礼,教师们的教学思想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主要强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合理的运用教师给予的预习方法,可使学生较好地改变学生的认知前提条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容易,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调动起来。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因此,预习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大力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

6、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课堂是要向学生讲解基本的历史史实,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最终形成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独立学习就是探索知识的一种体现,预习则是最好的独立学习的方式。认真扎实预习过的学生会带着疑问,有的放矢的听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会在这样的课堂中不知不觉中不断得到提高。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将学生预习的问题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整理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并在下节课课堂上互相交流展示。例如,在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列举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时间、地点和代表人物及

7、代表企业?2.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需要资金、劳动力、市场和技术,这些条件在当时都具备吗?为什么?3.想一想:从19世纪40—7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率那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基本上包含了本课的重难点。学生通过预习对本课的基本知识点能自己掌握,教师和学生把精力着重放在不能解决的重难点上。久而久之,那些坚持预习的同学的独立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访谈活动中有位男同学就说:“预习使我能更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