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

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

ID:44671391

大小:49.6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4

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_第1页
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_第2页
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_第3页
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_第4页
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10年3月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163例。股骨颈基底骨折14例,转子下骨折10例,转子间骨折139例;按Evan's分型,I〜IV型分别为15、54、63、31例。其中应用Gamma钉37例、股骨近端重建钉74例、股骨近端钉52例。结果:术后随访1〜4年,根据Harris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优良率为81.4%。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满意,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的特点。[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手术治疗[中图

2、分类号]R683E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b)-141-02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和老年人口的增长,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发生于此区的骨折称转子间骨折。早期手术治疗已被广泛接受,可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并能显著降低死亡率[1]。我院2006年5月〜2010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患者16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和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5月〜2010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患者163

3、例,年龄24〜88岁,平均68岁。男女比例为89:74O致伤原因:摔伤137例,车祸伤28例,手术时间:伤后2〜14d。平均随访16个月。固定材料:其中应用Gamma钉37例、股骨近端重建钉(reconstructionna订)74例、股骨近端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52例。其中股骨颈基底骨折14例,转子下骨折10例,转子间骨折139例。按Evan's分型:I型15例,II型54例,III型63例,IV型31例。1.2手术方法152例患者采用连续腰硬联合麻醉,11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先于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于大转子上

4、5〜7cm行纵向切口,剥离周围组织触及大转子,在其顶端触及转子窝,给予开路尖锥顺大转子顶点偏转子窝外侧穿透皮质进入髓腔,置入髓腔扩大器及导针。Gmama钉及PFN近端髓腔扩髓至18mm、股骨近端重建钉近端髓腔扩髓至13mm,中部为11〜12mm(比远端粗1mm)。顺股骨髓腔置入带连接器的主钉,透视下调整导针位置满意,通过导向器经过股骨颈向股骨头拧入一或两枚颈螺钉及远端锁钉,放松牵引拧紧螺钉,最后拧入尾帽。近端切口放置引流后逐层关闭切口。1.3术后处理静脉点滴抗生素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6〜7d,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练习,术后第2天开始髓、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可坐床旁练

5、习。稳定型骨折2〜4d可下地部分负重扶拐站立,不稳定型骨折1〜2周后下地部分负重扶拐站立。2结果手术时间为60〜130min,平均85min。出血量为100〜400mlo并发症:股骨干骨折2例(术中),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5例,拉力螺钉退出19例,髓内锁钉断裂2例,髓内翻2例。术后院内死亡4例。随访时间3〜37个月,平均16个月,获得随访145例,骨折愈合率为96%,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年轻患者术后8〜12周可去拐正常行走,老年患者建议术后扶拐杖或助行器行走16〜24周。术后髓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法[2](总分为100分,其中,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

6、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结果优32例,良86例,中20例,差7例;轆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4%。3讨论3.1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目的在于获得坚强而稳定的内固定,允许患者在短时间内即可下床活动,减少和防止长期卧床的并发症。股骨转子部大部分为松质骨,粉碎性骨折多见,由于肌肉收缩及下肢活动,保守治疗极易发生下肢短缩轆内翻畸形,除极少数的患者身体状况差,耐受不了手术,目前我院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采取尽快手术治疗方案。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患者的身体状况;②骨的质量;③骨折的分型;④术中骨折复位的情况;⑤内植物的选择。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式

7、主要有钉板系统及髓内固定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早期应用钉板系统固定的经验证实[3],对非稳定转子间骨折、伴有内侧皮质丢失的骨折患者获得解剖复位后,不适合应用坚强内固定;众多报道固定失败率可达20〜50%[4],包括螺钉切出或穿出、钢板弯曲或断裂及骨不愈合,原因主要是骨折处存在骨缺损,特别是内侧骨缺损缺少支撑,骨折未愈合前过早负重,使用没有滑动设计的内固定,同时合并骨质疏松,将容易发生骯内翻、螺钉切出或穿出。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优点是:髓内固定减少力臂应力集中;远近锁钉支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