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推拿治疗临床观察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临床观察

ID:44679722

大小:27.0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临床观察_第1页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临床观察_第2页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临床观察_第3页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推拿结合针灸治疗临床观察肩周炎病例资料:患者男,62岁,退休工人,初诊时间:2018年1月主诉:左肩部疼痛一年。现病史:患者于一年年前无明显诱因始发左肩关节疼痛不适,当时无明显功能活动障碍,自觉无事,未经任何诊治。近日早上梳头及穿衣服时明显感觉疼痛,伴有活动受限,遂来我科就诊。查体:左侧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外展试验(+)肩关节广泛压痛,肩峰下、喙突、冈上肌、四边孔,三角肌止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处均有压痛,摸背及搭肩试验(+),舌红苔薄白,脉细涩。诊断:中医诊断:漏肩风(寒湿阻络)西医诊断:左侧肩周炎处理:①手法治疗:患者端坐,患肢自然下垂,立于患侧施单掌摩法于患肩治疗3分钟,以化瘀止痛为主,

2、接上势,先以掌根按揉患肩2分钟,以通络止痛,继以拿法施术于肩井、腋后区、三角肌处各2分钟,②针灸治疗:针刺肩井穴、肩謬穴、肩贞等穴位,1・5寸毫针针刺穴位并进行30min留针,且留针期间留针部位进行TDP灯照射。在取针后,以闪火法在针刺处置火罐且留置5mino复诊:经初次针灸加手法治疗后,患者当时感觉良好,左肩关节活动较前略微好转,直观感觉肩部很放松。次日,症状有所反复。隔一日后治疗如前,并施以扳法,活动关节。当时感觉疼痛难耐,回到家后自感活动范围明显好转,但仍有疼痛不适。嘱其外用活血化瘀药膏外敷。后经十次隔日治疗后,夜间疼痛消失,搭肩及梳头穿衣服功能恢复正常,但肩部活动范围增大后仍感肱二头

3、肌腱处疼痛,后嘱其适当功能锻炼,半月复诊一次,三月后随访,症状未复发。按:现在医学治疗肩周炎以解决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为原则。从中医角度,肩周炎病因为虚弱,局部感受风寒、劳累导致,诱发气血阻塞后的关节僵直问题,对患者进行推拿动作促使关节面朝一定方向运动,松解粘连的关节囊以及肌腱、韧带,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助于炎症吸收。另外,针刺有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效果。无论针灸,还是推拿,均有一定治疗效果,而两者联合运用能够更好地疏通经脉、祛风散寒、促进血液循环、活络镇痛,最终实现标本兼治的效果颈性眩晕病例资料:张某,女,51岁,公司管理人员。就诊时间:2017年8月3日主诉:头晕伴颈部疼痛两月。现病史

4、:患者于两月前因久坐劳累后出现颈部僵硬疼痛,伴头晕不适,伸展或旋转颈部时可诱发眩晕症状,无恶心及上肢发麻,亦无脚软无力、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卧床休息后未见缓解,每因劳累而症状反复发作。患者未曾经过相应系统治疗,遂来就诊。既往史:无高血压、心脏病、低血糖等病史。查体:Bp:130/80mmHg,C3-C5棘旁两侧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颈椎纵向叩击痛(-),Hoffmann征(-)。辅助检查:①外院头颅CT示:未见明显异常。②本院颈椎张口位及正侧位X线示:寰枢关节未见明显异常,颈椎生理曲度直,颈椎退行性变。③头颅TCD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中医问诊:患者面容焦虑、面色

5、略红;平时易怒,脾气较差,偶有熬夜加班后早上起来感觉口苦;舌质红,舌中及舌根苔略黄,舌尖及舌边有散在瘀点;脉弦涩。小便黄,大便干。初步诊断:中医诊断:项痹病(瘀阻经络)西医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治则: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处理:①手法理筋:对颈项部两侧头夹肌、颈夹肌进行松解,手法宜轻柔,大约五分钟;点揉枕骨下部,松解枕下肌,三分钟。颈背部僵硬伴心烦气急,加点揉曲池及手三里。②针刺治疗:取风池、风府穴、天柱、足三里、合谷、昆仑等穴位。③艾灸治疗。沿颈椎两侧及颈肩背部艾灸(以肩井穴、大稚穴、天宗穴为要),每次5〜10分钟,每周3次。结果:隔天治疗一次,一周三次。经半月治疗后,头晕症状较前好转。再巩固

6、治疗三次,颈背部疼痛减轻,头晕症状消失。复诊:近日复诊,头颈部触痛感明显消失,颈背部僵硬感也较之前好转。观之气色较前红润,情绪好转。察之舌脉较前亦有好转。按:颈性眩晕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颈部出现退行性的变化,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眩晕等症状。临床上将该病归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中医学将颈性眩晕称为“项痹”,主要是指患者颈部经脉痹阻,其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眩晕、头痛、耳鸣以及视物模糊等。同时该病患者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由于患者体位发生改变导致其眩晕情况加重,严重者出现摔倒。颈性眩晕患者的病因主要为虚实夹杂,同时可见外邪所中、邪害空窍、内犯于脑,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肝胆

7、失调、肝病气逆、气血不足、脑海空虚以及精血不足等所引起的。中医学认为该病患者的治疗应以改善患者的脑部供血不足为主。而通过中医针灸治疗主要发挥补益精髓、活络止痛和疏通清窍的效果。此外,通过对患者的风池穴进针,有助于患者清阳的升发,具有除晕止眩清利头目的作用;针刺风府穴具有温经活血和祛风通络的作用。通过对各个穴位进针,最终发挥补益脑髓、升举阳气、祛风通络等作用,同时结合艾灸治疗,可以疏通清窍、提升阳气,引血上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