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

ID:44844589

大小:21.7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30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_第1页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_第2页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_第3页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_第4页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古典文献学1、传说中最古老的典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2、最早的传世文献:《易经》《诗经》《尚书》3、儒家早期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4、三豕己亥5、汉成帝河平三年,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领校中秘藏书,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6、叙录汇编成《别录》,起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巨大作用,开创中国古典目录解题的范式。刘向、刘歆父子中国古典目录学、校勘学的奠基人。7、《别录》《七略》散失,但分类思想基本内容保存在班固《汉书·艺文志》8、东汉定经书文字,“熹平石经”蔡邕隶书东汉灵帝熹平四年,朝廷诏诸儒

2、正定经书文字,校书官和书法家蔡邕亲自书写于碑,使工用汉隶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供后儒晚学取正经文,史称“熹平石经”该石经六朝后渐散亡,现有残石存世。9、三玄《周易》《老子》《庄子》10、《汉书·艺文志》确立的六分法转变为经史子集四分法,史部是新增加的一大类别,四部分类法成为中国古典书目的主流。11、三体石经:又称为正始石经。魏废帝齐王芳在正始二年,安排人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完整刊立的有《尚书》,《春秋》,未刊全的《左传》12、唐代《史记》学上的代表人物是司马贞和张守节,分别著有《史记索隐》、《史记正义》,与南朝裴骃《史记集解》合称为“《史记

3、》三家注”。13、李善和五臣的《文选》注本,研究《文选》在唐朝成为专门学问,号称“《文选》学”14、唐代的石经提议与大和元年,开雕于大和九年,雕成与开成二年,故称开成石经,其规模在唐前石经中是最大的。15、李昉、徐铉《太平御览》(综合性类书)《太平广记》(专科性类书),《文苑英华》(诗文总集)上续文选,王钦若、杨亿《历代君臣事迹》称为宋代四大书。16、金石考据学,欧阳修《集古录》,金石学著作赵明诚《金石录》吕大临《考古图》17、公私目录学。官修书目代表王尧臣《崇文总目》,私家目录代表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晁、陈的书目提要式,继承刘向《别录》的叙录传统);尤

4、袤《遂初堂书目》(尤氏书目首开著录书籍版本的先例);高似孙的《子略》(高氏书目,专就子部书所作的专科目录。)18、明官方编纂《永乐大典》,体例依照《洪武正韵》的韵目“用韵以统字,用字以叙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19、明代私人编刻图书最为人称道是崇祯年间的毛晋,其藏书和刻书以涉古阁著称。20、《四库全书》清乾隆,纪昀总编纂官,组织360学者10余年编纂的大型丛书(可称为“大百科全书”)按照经史子集分类标准来编排。北四阁,(北京皇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朔阁)南三阁(文澜阁本)保存较好:文渊阁本,文津阁本。21、孙诒让《契

5、文举例》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开创性专著。22、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刘鹗《铁云藏龟》我国著录甲骨文的第一部书。文献1、“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2、含义:(古义今义)“文”指文章,“献”为“贤”或“贤才”,“典籍贤才”,把书面材料和口头材料同时视为“文献”。古意文:文章典籍,献贤者;今意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学1、研究对象是古典文献,即指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兴起以前产生的文献。2、“文献学的三位一体”:目录、版本、校勘是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目录: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

6、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版本:是指同一种文献在编辑,传抄,刊刻,装订,传播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文本。校勘:校,比较书面材料的文字异同;勘,亦作刊,消除错误,改正文本之意。指改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地恢复或接近文献的原来面目。3、文献学涉及的学问,过去叫做“目录学”或“校雠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的一般规律的专门学问。目录学最大的功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版本学:就是研究各种文献的版本源流,比较其优劣异同,鉴别各种版本的真伪高下的专门学问。校勘学:则是研究和总结校勘工作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的专门学问。金文:刻在青铜器

7、上的文字。因为出土的青铜器以钟和鼎最多,故又称钟鼎文。青铜主要是铜和锡的合金,贵重又可以长久保存。三代时,钟、鼎为最终之器,铸刻的金文器具以钟鼎居多,顾后世又称金文为“钟鼎文”。竹木:竹指竹简,木指木牍,合称简牍竹木简起源很早,甲古文里有“册”、“典”字。简牍使用的时间从殷商到东晋,前后延续约1600年的时间。其中主要是战国到汉魏晋时期。甲骨文: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的最早真正有系统的文字。(最早的文献载体)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