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ID:44975284

大小:189.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1-06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一、综合说明…………………………………………………2二、工程概况…………………………………………………2三、施工总体策划和部署………………………………….5四、质量保证措施……………………………………………15五、施工现场安全管理………………………………………17六、环境保护措施………………………........................24七、文明施工及成品保护管理措施……………..............25八、基桩验收……………………………………………..25-26-26-第一章综合说明本工程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

2、镇。我公司本着“质量第一求效益、用户至上得信誉”的宗旨,依据设计图纸及有关编制依据和施工规范要求编制本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江门市滨江体育中心桩基础工程设计(施工图);2、《江门市滨江体育中心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08);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3476-2009);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江门市基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7、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及标准;8、广东省有关文件规定;9、业主单位对实施本

3、工程的有关具体要求;10、国家现行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11、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12、国家建设《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有关规定;13、施工现场目测,严防场地出现陷机及场地表面遇回填弧石等现象,做好桩机行走路线和作业顺序;做好管桩进场外观检查工作。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述一、工程说明工程名称:江门市滨江体育中心(体育馆及会展中心)建设地点: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桩基形式:Φ500-125-AB(PHC桩)建设单位:江门市滨江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4、26-二、工程简述本单项工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以及设计图纸内容,采用锤击Φ500-125-AB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共计约622根桩,端设计持力层为强风化岩;,Φ500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径值(2000KN);Φ500设计有效桩长约10-25米,合计工程量约10000米。桩尖采用标准十字钢桩尖施工。第二节地质及水文情况根据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对本工程场地钻孔勘察报告的地质资料分析,具体详见《江门市滨江体育中心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本工程地质层布情况:根据超前钻揭露本工程地质为:人工填土

5、层,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的淤泥、粉质粘土,冲积层的粉细砂,第四系残积层的粉质粘土及白垩系沉积基岩。现分述如下:㈠、人工填土层:场地内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局部为杂填土,灰褐色,湿,松散状,主要成分为粘性土、碎石,局部钻孔揭露有砖块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该层层厚0.50~6.50m,平均厚度为1.95m,㈡、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1、淤泥:土性为淤泥,呈灰黑色等,饱和,流塑状态,有臭味,局部夹薄层淤泥质土。含少量有机质,局部地段含少量粉细砂。该层层厚1.40~17.50m,平均厚度为6.43m。2、粉质粘土:土性为粉质粘土,

6、呈灰黄色等,可塑状,局部为软塑和硬塑状,稍湿~湿,粘性一般。局部含粉细砂、中粗砂较多,夹粉土粉砂薄层。该层层厚0.80~7.70m,平均厚度为3.19m,层顶埋深3.00~15.00m。㈢、第四系冲积层:以粉砂、细砂为主,呈灰色等,饱和,松散状,砂质主要为石英质,粘粒含量较高。该层层厚1.80~7.00m,平均厚度为3.88m,层顶埋深6.30~14.20m。㈣、第四系残积层:-26-土性为粉质粘土,棕红色、褐黄色等,稍湿,硬塑状,粘性较好,成份以粉粘粒为主,由粉砂岩风化残积形成,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1.10~5.60m,平均厚

7、度为2.97m,层顶埋深3.00~15.00m。㈤、白垩系沉积基岩:岩性为粉砂岩等,按风化程度由上至下可划分为四个岩带:全风化岩带、强风化岩带、中风化岩带、微风化岩带。1、全风化岩粉砂岩带:岩性为粉砂岩,褐红色等,岩石风化完全,原岩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岩芯呈坚硬土状,局部孔段中夹强、中风化岩块。该层层厚1.10~21.10m,平均厚度为5.84m,层顶埋深3.00~19.30m。2、强风化粉砂岩带:岩性为粉砂岩,褐红色等,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质软,局部夹中或微风化岩薄层,风化裂隙发育,浸水或干湿交替时可迅速软化或崩

8、解。属极软岩。该层单层厚0.30~35.80m,平均厚度为12.18m,层顶埋深3.30~47.20m。3、中风化粉砂岩带:岩性为粉砂岩,褐红色等,岩芯呈饼状~短柱状,块状,中厚层~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裂隙发育,节理面附近的矿物已风化成土状,本带风化均一性较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