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策略专题研究:业绩、估值与行业轮动

量化策略专题研究:业绩、估值与行业轮动

ID:45042953

大小:994.9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08

量化策略专题研究:业绩、估值与行业轮动_第1页
量化策略专题研究:业绩、估值与行业轮动_第2页
量化策略专题研究:业绩、估值与行业轮动_第3页
量化策略专题研究:业绩、估值与行业轮动_第4页
量化策略专题研究:业绩、估值与行业轮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量化策略专题研究:业绩、估值与行业轮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录投资聚焦1业绩、估值视角下的行业轮动逻辑框架1收益源于业绩或估值的变动,估值受业绩预期、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影响1行业轮动逻辑:业绩弹性预期差定位,投资者情绪把握买入时点2业绩:业绩增速的相对变化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3分析师一致预期数据时效性优于财报3中证800指数空间成分股分析师预期数据更完备3业绩增速的相对变化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5利用成长偏离度指标刻画相对业绩增速的变化5估值:估值只是交易行为的结果,警惕“价值陷阱”8简单通过估值及其分位点构建行业组合超额收益较低8不同行业选择不同估值指标构建行业组合超额收益仍然较低9把握估值的驱动力:业绩+投资者情绪10相对业绩增速与投资者情绪是相对估

2、值水平的重要驱动力10是否值得买?—利用业绩弹性预期差刻画未被估值反映的业绩弹性预期12何时买入?—业绩弹性预期差定位,投资者情绪状态把握买入时点14结论与投资建议16风险因素17插图目录图1:相对业绩增速的变化更容易获得市场溢价2图2:业绩、估值视角下的行业轮动逻辑框架2图3:汽车行业一致预期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与净利润TTM同比增速中位数历史情况3图4:中证800指数成分股的分析师覆盖情况4图5:中证全指成分股的分析师覆盖情况4图6:中证800指数成分股市值占中证全指成分股市值比重情况4图7:中证800空间各行业市值占中证全指空间各行业市值比重4图8:汽车行业相对业绩增速与汽车行业相对强弱指数

3、5图9:成长偏离度指标分组各行业组合历史表现6图10:ROETTM分组各行业组合表现7图11:滚动一致预期ROE分组各行业组合历史表现7图12:净利润TTM同比增速分组各行业组合历史表现7图13:滚动一致预期净利润增速分组各行业组合历史表现7图14:市盈率(PETTM)分组各行业组合历史表现8图15:市净率(PBLF)分组各行业组合历史表现8图16:市盈率(PETTM)分位点分组各行业组合历史表现8图17:市净率(PBLF)分位点分组各行业组合历史表现8图18: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石化行业PETTM历史情况9图19:不同行业选取不同估值指标的估值分位点分组各行业组合历史表现10图20:成长偏离

4、度分组各组估值偏离度中位数11图21:投资者情绪指标分组各组估值偏离度中位数11图22:业绩弹性预期差分组各行业组合历史表现12图23:高业绩弹性预期差、高成长偏离度、低估值(PETTM)行业组合历史表现13图24:投资者情绪指标分组各行业组合历史表现14图25:业绩弹性预期差定位,投资者情绪把握买入时点的行业轮动策略历史表现15图26:全部中信一级行业成长偏离度情况16图27:全部中信一级行业业绩弹性预期差情况16图28:Top5业绩弹性预期差行业市场情绪情况(近1月换手率-近1年换手率)17表格目录表1:高成长偏离度组合(G5)历史表现6表2:高ROETTM、高一致预期ROE、高净利润TT

5、M同比增速、高一致预期利润增速、高成长偏离度行业组合历史表现比较7表3:按市盈率(PETTM)、市净率(PBLF)及其分位点分组各行业组合年化超额收益9表4:不同行业选取不同估值指标的估值分位点最低组(G1)历史表现10表5:高业绩弹性预期差行业组合(G5)历史表现12表6:高业绩弹性预期差、高成长偏离度、低估值(PETTM)行业组合历史表现13表7:低投资者情绪行业组合(G1)历史表现14表8:高投资者情绪行业组合(G5)历史表现14表9:业绩弹性预期差定位,投资者情绪把握买入时点的行业轮动策略历史表现15▍投资聚焦行业配置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行业配置的研究方法可大体分为三类:(1)通过捕

6、捉投资者情绪变化来进行配置——技术面交易型;(2)通过调研把握行业基本面的变化趋势进行配置——基本面趋势型;(3)通过行业的估值周期及业绩预期判断行业的定价偏差进行配置——相对价值型。相对前两类而言,第三大类业绩与估值视角更普遍的为业界所使用,但该类研究中大多存在以下两点问题:1、部分研究将业绩预期与估值周期割裂开来进行行业比较,并未考虑如何将基本面、估值有机结合。但单一考虑业绩或估值均不构成某行业的买入条件,合理的估值买入绩优行业更为重要。2、其余综合考虑业绩预期与估值的研究大多仅针对单一行业,并未构建系统的分析框架进行行业比较,使得行业配置的主观性较强。因此,在本篇报告中,我们聚焦于如何将

7、行业的业绩预期、估值有机结合起来,试图为投资者建立业绩与估值视角下更加科学、合理的行业比较分析框架。▍业绩、估值视角下的行业轮动逻辑框架收益源于业绩或估值的变动,估值受业绩预期、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影响行业是股票的集合,其收益源于成分股的股价变动,而股价涨跌源自公司业绩或估值的变化,即:?=??×???其中,P是股价,PE是市盈率,EPS即为每股收益。进一步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