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ID:45604107

大小:540.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15

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1页
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2页
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3页
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4页
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1.1953~1976年的成功探索措施时间背景概况结果为工业化“一五”1953~经济恢复重工业奠定初步计划1957年基础工业化起国家对农、社会主义社会主义1953~步,过渡工、商进公有制三大改造1956年路线提出行改造基本确立和平赎买过渡时期(1949~1956年)1一、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1.1953~1976年的成功探索措施时间背景概况结果三大改造完成,我国主要矛中共八大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探索成功盾和任务建立三年经济困难,调整、巩固、八

2、字方针1960年纠正“左”的经济恢复充实、提高错误邓小平全面国民经济全面整顿1975年“文革”整顿迅速回升2(2011·广东)下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32.1953~1976年的曲折失误措施时间背景概况结果八大二次会议“大跃进”大办工业、三年经济运动1958年制定经社验会教主训义:大办农业困难建设总路线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社遵会循主义客建观设规律;人民公1958~③生产关总系路必线须和适“应大生

3、产一力大发二展公;农业停滞社化1983年④从国情跃出进发”,的不影照响搬外国经验。废除许多有“文革”思想“文化大1966~效制度,企国民经济向经济领域扩革命”1976年业停产闹革损失严重展命4“左”倾错误,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2012·全国卷)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错错误误B.低估了

4、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5(2011·全国)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后果八字调整结果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61.过渡时期(1949~1956)(1)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2)三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3)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4)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

5、(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5)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72.曲折前进(1956~1978)(1)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两方面探索:有益探索:中共八大;八字方针。探索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3)三个“一”: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一个错误:“左”倾错误恶性发展;一场浩劫:“文革”。(4)四个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必

6、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照搬外国经验。8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1)经验①要正确分析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②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不断纠正错误,带领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2)教训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9②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的

7、实际水平,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10中国新时期的改革开放1.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会议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112.经济体制改革项目原因措施作用人民公社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端、实现四调动农民的积农村任制;个现代化的极性发展乡镇企业根本条件政企分开;以公有

8、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调动积极性,高度集中计经济共同发展;实行增强活力,经城市划经济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多济得到快速发的严重弊端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展度12(2012·安徽)表2是依据龚关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