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

ID:45683300

大小:17.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6

日常生活审美化_第1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_第2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日常生活审美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日常生活审美化 1988年自费瑟斯提出来”日常生活审美化”之后这个话题就受到热议,日常生活审美化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文学艺术不再是空泛的纸上谈兵,也不再曲高和寡。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出现并非是偶然,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消费的过程不仅仅是物质的消费,更多的是审美的消费,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日常生活审美化将生活与审美融合在一起,使文学与艺术也发生转变,拓宽了美学发展和研究的空间,有重要意义. 日常生活审美化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

2、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整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简而言之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代生活中美的体现,将审美的态度引入现实生活,大众的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所填充。美无处不在,服装、家具、电器、房屋、交通工具、广告牌、城市公共建设等等都显示出了审美生活化的力量,在各种设计中都留下了美的身影。甚至就连人体本身都脱离不了大众化审美设计,美容、美发、美甲到美体都是审美泛化的体现,由此可见在当代生活审美消费可以使任何地方、任何事物都成为美的消费品。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解了艺术作品的神圣性,造

3、成了经典高雅文化艺术的衰落,在康德所处的文化神圣的时代,艺术成为上层社会所垄断,艺术的传播范围很小,艺术与日常生活和整体利益完全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强大,物质力量的不断提升,人们衣食足而求美乐;市场经济的背景催生,文化生产的全面实践,催化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而消费文化比重的大幅度增加、大众传媒技术的突飞猛进更为此奠定了发展的平台。于是审美从艺术领域向日常生活领域急速拓展,从“圣坛”走向“世俗”。在当代商业社会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充满了文化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场”。占据

4、这个“场”的主导社会力量就是普通群众。这种普通群众的审美化诉求,却往往会作为某种普遍的社会和文化倾向呈现出来。精英的消费取向和生活方式,悄悄地转化为人所共有的某种生活样板。当不同的社会阶层都追求这样的审美化时,他们就认为是在塑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风格。他们所强调的是所谓的“个性”、“风格”、“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因而,消费文化中就充满了对差异的前所未有的强调和重视。也是因为这种差异形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新世界。由于审美与日常生活、消费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不能片面的赞扬或否定

5、,要辩证地看待和理解,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首先日常生活审美化为日常生活注入了诗意和光亮,机械复制的出现使得艺术品被大批量的复制,突破了传统艺术欣赏的时空限制,其次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得人们获得了审美的权力和审美愉悦的享受。但是在艺术生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推动了艺术的商品化但同时大批量的复制艺术创作生产精致、灵性被淡化,艺术不再是精神性、饱含灵性的创作。日益流行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我们被压抑已久的感性,但是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审美在我

6、们的周围几乎到了泛滥无边的地步,就美学而言应当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拉开一定的距离,不必盲目跟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