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发式教学-教育理论

浅谈启发式教学-教育理论

ID:45936759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启发式教学-教育理论_第1页
浅谈启发式教学-教育理论_第2页
浅谈启发式教学-教育理论_第3页
浅谈启发式教学-教育理论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启发式教学-教育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启发式教学[摘要]启发式教学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也是素质教育积极提倡的,它要求摆正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认识活动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启发式教学学生毕竟是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根到底要靠他们自己,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所以,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促使他们自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启发式“教学”,作为与“注入式”相互依存却又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从其始发的孔子时代,历经两千五百多年的教育沧桑,已演变成

2、具有“课堂教学启导艺术的核心和精髓”且具有巨大的生命活力的教学思想,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78年教育部明确将“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写进《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就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探讨与实践纳入法制化、正规化的道路上来。于是,各地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实践风风火火,令人欣喜。尤其是当前教育从“应试”向“素质”转轨的时期,“启发式”教学更显示出其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思想和方法的保障。可是有些教师却不能真正理解启发式教学的真正含

3、义,以为启发就是提问,曾听过一个老师的公开课,他没有满堂灌,但换成了满堂问,一堂课提了几十个问题,整堂课成了一个考试的阅读理解。这样的课学生在高度紧张中度过,语文课应该给人愉悦的感受,可是单纯的考试式的提问,或许会增长学生机械答题的能力,但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消失殆尽。这样的启发式和过去的满堂灌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学生还是在被动的围着老师转。传说中有一个“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洞房花烛之夜,秦少游要入洞房,苏小妹出三个题目考他,其中一个是给“闭门推出窗前月”对出下联,这下可把新郎难住了。正在此时,苏轼于暗

4、处看见新郎背倚水缸、搔首苦思的窘态,灵机一动,拣起块石子投向缸中。此时新郎如梦方醒,提笔写岀“投石冲开水底天”的下联。这当中,苏小妹的考题便是“提问式”,而苏轼的投石才是真正的“启发式”。有些教师把学生比喻成“演员”,把教师比喻成“导演”,可谓精当,这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当今教育改革思想。“演员”表演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导演”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教师要提高“导演”的水平。所以,语文教师要对课文深钻细研,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研究探索教法,向教法多元化进军。多年来,我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单元教

5、学重点及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归纳出了几条自己认为比较切实可行的教法,现简介如下:一、破题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课文标题上做文章,以错写、漏写课文标题引起学生思维活跃的教学法。如我在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板书课题时,故意错写成《闻一多先生的做和说》学生指岀后,我便顺势而上,为什么要先“说”才“做”?它们之间有何不同?——“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O这个问题便直接触到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运用“破题教学法”自然巧妙地引岀了课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能牵稳学生的思维,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比直接干巴巴的导入效果要强得多

6、。二、情境教学法未学课文之前先创设一种与课文内容符合的情境,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用得好,可使课文重点和难点不攻自破。上一页12下一页如我教学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时,先没有涉及课文的内容,而是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三、逐步归纳法此法顾名思义,就是一步一步的精练归纳,使文章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此种方法最适合篇幅较长的文章。归纳精练后往往只一个词语

7、或几个词语,便于学生记忆。如我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利用的便是此法,通过启发和诱导我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菲力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可得出“恨”、“盼”、“赞”、“见”、“躲”0小说通过对比的手法对菲力普夫妇进行了如此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正是要借此来揭示全文的主题?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归纳就是一个字“钱”!四、明暗切合法这里的“明暗”指的是文章的两条线索。这种方法就是理出两条线索,找岀相似点和交汇处。这种方法适合明暗两条线索结构的文i煮。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课文,因课文篇幅比较长,我

8、布置了预习任务,上课后让学生速读一遍,找出文中写了哪些眼前事,哪些过去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而后自然的让学生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含义呢?学生归纳出:一层意思是指夹竹桃的败落,一层是象征爸爸离开人世。这样文章的两条明暗线就自然的切合了。由此而论,“启发式”是绝不等同于“提问式”的。宋代理学大师,名儒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如是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