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质疑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质疑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ID:46078678

大小:60.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质疑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_第1页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质疑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_第2页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质疑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_第3页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质疑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_第4页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质疑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质疑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质疑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是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主动求知精神的主渠道,也是新课标耍求的具体表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其质疑能力:关爱学生心理,感化学生;立足课堂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敢疑”“会疑”;构建课堂教学的流程;让广阔的农村生活成为农村小学生提高质疑能力的源头活水。[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教学;质疑能力[中图分类号JG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J2095-3712(2013)05-0014

2、-03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明确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1]可见,质疑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新课标指出:“从学牛实际出发,创设冇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P42)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具有

3、主动探索、主动求知的精神。实际上,质疑就是实现这些目标和目的的主渠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质疑能力训练是新课标要求的具体表现。在我校,“留守儿童”占11・8%。笔者运用调查法对我校四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留守儿童进行数学质疑能力的专项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详细见表1、表2、表3、表4。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经济意识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观念的淡漠,加之家长长期不在家中,部分学生缺乏家长关爱、指导和沟通,学习能力与主动性与其他学牛相比差距较大,尤其在质疑方面的情况最为严重。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

4、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学校教育对这个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虽然有些项目的认同率超过了60%,但是学生的选择是经过了理性的判断,其中也掺进了个人的经验感受,因此这些数值是比较有价值的,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的实践研究:一、关爱学生心理,感化学生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儿童表现岀内心封闭、情感淡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因此,关爱和交流是笔者的第一步选择,用心理学上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与他们产生“同感(empathy)"[3],就是用学生的心情去感受,用学生的眼睛看世

5、界。用自己的亲身事例来和他们交流,让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共情”,愿意和你交流。目的就是改变他们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爱心和交流的状态,与他们拉近距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同时,与他们的家长打电话或发校信通联系,让他们多抽空与子女交流联系,多鼓励表扬子女。家长不能说人话、讲大道理、说空话,而是要从语言和行动上多关心、多鼓励子女。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如何与子女交流、如何沟通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笔者为家长讲解了如何同子女交流,并教给家长交流沟通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立足课堂主阵地,激

6、发学生的兴趣,讣学生“敢疑”“会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敢疑”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通常先通过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以及游戏等形式,开展“敢疑”训练。例如:教学462-99、384+98、376-10K436+102等简便运算时,笔者制作一些纸币学具发给学生(注重观察留守儿童),让其进行生活演示,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买货人。例如,你身上带有462元钱,要去买一个99元的书包,该怎么操作?(每人分发几

7、张100元钱币和几张1、2、5元的钱币)。小组演示,教师巡视,注意收集学生信息(特别是留守儿童的信息)。全班演示,说出你的想法,大家共同分享。为了加强效果,笔者专门配制了书包图像和操作流程。对于此类结合动手操作及实际生活的知识练习,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学起来也会心情放松。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这些留守儿童不知不觉间就会和别的同学融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提问,“质疑”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学生有兴趣,就敢于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从而达到T“有疑”“敢疑”的目的。随后,笔者通过比赛方式开展“敢疑”训练。列出学生名

8、单后将其分组,统计学生“疑”“问”次数,不分对错,对次数多的进行奖励。对留守儿童进行重点关注,保证学生“疑”的持久性,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达到“敢疑”、主动质疑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笔者从课堂留守儿童的表现和负责统计疑问的学生统计表的数据发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疑”“问”次数明显增多,平时和其他同学说话交流的次数也明显增多,他们的课堂表现比以往积极了许多。三、构建课堂教学的流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