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圆盘形凸轮研究

外圆盘形凸轮研究

ID:46093183

大小:62.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外圆盘形凸轮研究_第1页
外圆盘形凸轮研究_第2页
外圆盘形凸轮研究_第3页
外圆盘形凸轮研究_第4页
外圆盘形凸轮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圆盘形凸轮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外圆盘形凸轮研究摘要:外圆盘形凸轮机构在回程时,凸轮是讣出空位,不会自锁。偏移从动杆,可减小推程压力角,可制造较小的凸轮机构。上述推论是由于分析了下述因素——凸轮在回程、空行程、推程时传递力的线路;压力角的成因;从动杆的位置;碰撞冲击的根源和克服的措施。关键词:规律用力角方向偏移量1>IJIJ§凸轮机构是多种机械的重要组件。它能较快地变换停、走、快、慢等动作;能按照预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重复工作;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在设计制造凸轮机构的实践中,人们积累了经验,留下了各式各样的实物资料。然而,凸轮的固有特性、运动规律,在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多种文献所描述的

2、,却有差异。这就难免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消极影响。2、回程屮的压力角问题西北工业大学等校编的《机械原理》[1],认为从动杆在回程时不得超过“许用压力角”。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准确的。外圆盘形凸轮在HI程时,凸轮的冋程曲线段与从动杆接触,凸轮在旋转中让出空位,让出空位的快慢是由回程曲线控制的,不是靠从动杆的冲击力推出空位;从动机构中储蓄的能(例如重锤或弹簧储蓄的能),在这时发出冲击力,推动从动杆退回,这时从动杆逐渐挤佔凸轮让出的空位;从动机构中发出的冲击力,是为推动从动杆的,可能冇余力加到推动凸轮旋转的力上,会起到推波助浪的作用,出现加快凸轮运转之势,但不会阻碍凸轮

3、运转,否则就不是回程;一般设计中,从动杆都是靠储蓄的能产生的冲击力退回,假如冲击力不够,就需要加大重锤或弹簧,这在设计中就应该考虑的,调试中可适当增减。为了多方面讨论冋程时不必考虑“许用压力角”,下面再将从动杆所传递的冲击力,按回程、空行程、推程时在凸轮上的走向进行分析,见图lo逆时针旋转的凸轮,正处于冋程阶段,它在运动中与从动杆接触的轨迹上,画着三支箭头,这箭头从接触点出发,它标示着:从动机构中的冲击力,经过从动杆的传递,在凸轮上的指向(该指向沿着接触点的法线)。图中三个虚线园,是引导人们看清冲击力在凸轮的具体位置。如果从动机构中的冲击力,山于从动杆传递指向凸

4、轮回转中心,那就是空行程,从动杆就停止运动。从动机构中的冲击力,由于从动杆的传递,超过了凸轮回转中心,那就是推程了,从动杆就会被凸轮推动向前。这时从动机构中的重锤或弹簧就会再次储蓄能量。从前苏联翻译过来的《机构元件》[2],此书中有些简图,也是以满足回程中压力角的条件绘制,按照那样一些图示选定从动杆位置时,假如又要求不加大结构尺寸,就会加大推程压力角,多耗力,少作功。3、压力角与偏移从动杆的关系推程时,凸轮机构的推力由凸轮发出,如果推程压力角过大,会造成能源浪费,其至造成自锁。应尽量减小此时的压力介。压力角的大小与凸轮的大小有关;与从动杆偏离凸轮转动中心的方向、

5、距离有关;凸轮的外圆曲线,是为限定从动杆在推程、回程的快慢而定的,所以又可以说,压力角的大小与推程、回程的快慢有关。推程、回程的快慢,是客观需要而定的(有时是使用方定的)所以设计凸轮的人不好更改。下面先讨论从动杆的偏移方向问题。在图2a)中,如果首先将从动杆按A箭头的位置布置,当凸轮转过一个角度,从动杆A与凸轮交于D点,见图2b);再将从动杆按箭头B的位置布置,见图2小,也将凸轮转动一个角度,该从动杆B也交于凸轮的D点,见图2b)。A箭头、B箭头分别在转动屮心的左右两边,到转动屮心的距离都等于b。当它们代表的从动杆,分别在D点接触时,凸轮对A杆推动的压力角是;对

6、B杆推动的压力角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即是说,顺时针旋转的凸轮,向左偏移从动杆A时,工作中的压力角小;向右偏移从动杆B,工作中的压力角大。如图2所示的凸轮,假如客观条件只允许从动杆向右偏移,乂要求不多耗力,就得让凸轮逆时针方向旋转。据此可以看tB,1971年开始试行本的国家标准《机械制图》[3],其中对外圆盘形凸轮的两例中,从动杆的偏移位置是存在问题的。从动杆按该书例图那样偏移,会加大推程压力角,多耗力、少作功。前面谈到的是先有凸轮后分析从动杆偏移位置与压力角的关系,再谈谈在设计前如何分析这些关系。先分析压力介、凸轮轮廓法线、凸轮转动中心的关系。如图3所示,是一

7、偏置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在推程中的一个位置,凸轮以等角速度3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过接触点D作轮廓的法线,与过凸轮冋转中心所作的与从动杆垂直的一条线交于P点,按照三心定理分析,则P点即为凸轮与从动杆相对运动的瞬时中心,将V代表从动杆的速度,代表P点的速度,则,因为力的方向与受力件运动的方向的夹角就是压力角,图中原动力的方向是沿着接触点的法线,则压力角是。在图4屮,凸轮的转动屮心在0。设角速度已定,为了达到V()这个速度,0P的长度则不能改变。假如把从动杆布置在A箭头的位置,偏心距是b,接触点定在D,接触点的法线位置也就确定,在客观上出现的压力角a;如果把从动杆布置在B

8、箭头的位置,偏心距Z,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