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的儿歌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的儿歌教学策略

ID:46121562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的儿歌教学策略_第1页
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的儿歌教学策略_第2页
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的儿歌教学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的儿歌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的儿歌教学策暁儿歌是一种形式短小、结构简单、内容浅显、思想单纯的“歌谣体”诗歌,深受儿童喜爱。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儿歌所占比重大,它既是用来学习拼音、识字的一种媒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阅读经验的重要课程资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简单化对待儿歌教学,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本文根据儿歌的特点和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屮的儿歌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1•创设情境,激发儿歌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文大多以儿歌的形式出现,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描摹、叙述营造优美的意境或传达普通的事理。教师可以针对小

2、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结合课本上的图画,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形象、充满童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图画、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儿歌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看课本插图中茂盛的树林、碧绿的田野、飞翔的燕子、畅游的鱼儿和顺江流而下的竹排,在画面营造的优美意境中诵读儿歌,感受江南鱼米之乡的自然美。2•吟诵朗读,感受儿歌音韵Z美在儿歌中,诗句的长短和语言的强弱、轻重有规律地交替变化,同

3、时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叠韵、反复、拟声等手法,使儿歌读起来流畅顺口,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教师耍在教学中通过吟诵朗读,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音韵之美,体验阅读的乐趣。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屮,诗句用到了儿化音词“月儿”“船儿”,叠词“弯弯”“小小”“闪闪”“蓝蓝”,句式长短不一,同时押“an”韵,教师教学的时候不需要过多讲解,只要引导学生在吟诵中感受儿歌的意境和音韵Z美。教师在进行儿歌教学的时候也不能将诵读的方法简单重复,而应确定教学FI标,恰当选择诵读形式,才能避免机械重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儿歌教学生新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儿歌内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规范儿童行为习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在朗读的形式上也可以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诵读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诵读中取得不同的收获。3.深入品味,体会儿歌内在意蕴儿歌教学应根据学牛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1)通过表演直观再现儿歌的内容。儿歌的内容大多形象具体,描摹一定的场景或叙述一定的情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声音、动作、表情和神态来再现儿歌的内容。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一课《

5、柳树醒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柳树、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和孩子们,通过表演来体会和感悟他们在春天里的表现,既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乂能让学生在艺术再创造中更深入地理解儿歌的表现内容。(2)通过问答深入领会儿歌的语言。儿歌的语言简练精美,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交互式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儿歌的语言美感,积累语言文字素养。如在一年级《哪座房子最漂亮》中,可以让学生回答“瓦,'“墙”“门”“窗”的特点学习相关词语。在一年级《比尾巴》中,儿歌本身就是以问答的形式创作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看插图,比较动物尾巴的不同,采用问答的形式深入

6、学习儿歌。(3)通过讨论理解感悟儿歌的感情。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承担着培养学习能力,提升语言文字修养的任务之外,还承担着德育和美育的功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儿歌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深入学习儿歌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例如,在《看电视》的教学屮,教师可以提问:爸爸为什么耍把电视节目由喜欢的球赛换成京剧?奶奶又为什么要换回来?最后为什么又变成了音乐节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交流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3.自主创编儿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在学习完儿歌之后,学生往往深受感染,想要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生活感受,教师可以

7、引导学生对所学儿歌进行人胆模仿,自主创编儿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学完《四季》后,有学生说:“菜花黄黄,她对燕子说:'我是春天秋叶红红,她跳着舞说:'我是秋天总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的儿歌教学,教师要抓住儿歌的形式和内容特点,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让小学生深入感悟儿歌的音韵美、内容美、思想美,从小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