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细节真实性浅谈

新闻摄影细节真实性浅谈

ID:46246510

大小:544.0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2

新闻摄影细节真实性浅谈_第1页
新闻摄影细节真实性浅谈_第2页
新闻摄影细节真实性浅谈_第3页
新闻摄影细节真实性浅谈_第4页
新闻摄影细节真实性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摄影细节真实性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摄影细节真实性浅谈许林(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部副主任)细节是具体的细微的现象呈现,人们通过具体细微的现象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本质。只有承载着具体细微现象的细节,才能凸显事实的真实性,才能打动人,才富有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的社会意义。中外小说和电影戏剧中令人过目难忘的细节俯拾皆是。《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描写刘备闻言失箸的细节,《红楼梦》中焦大醉骂的细节,巴尔扎克写守财奴葛朗台扑向欧也妮母女的细节,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最后出现梁三喜牺牲后留下的一纸“账单”的细节……这些细节,常让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马克思十分注重作品的细节真实。他认为细

2、节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本质真实必须以细节真实为前提[①]马克思关于作品细节真实的论述,无论对作家还是新闻记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总体.本质的真实寄寓于个体.细节的真实之中2009年5月,在阅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时,其中一位的论文谈到了“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的问题,引起我的注意。我认为,总体上、本质上的真实是寄寓于个体、细节的真实之中的。因此,我在这段文字后面批注:“细节,是真实性的重要事实,一个或者几个典型的新闻细节往往能反映出事实的真相。所谓’总体上、本质上’的真实性,就是一个个细节的总和。没有或者忽略细节的真实性,所谓’总

3、体上、本质上’的真实性就是一个空架子。因此在论述真实性问题时,要做到’力求全面地看问题’,就不能忽略细节这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谁忽略细节的真实性,谁就坠入了空谈新闻真实性的迷魂阵,就会在新闻报道中从空洞的概念出发,为了向群众宣传所谓的’总体上、本质上的真实’,用现行政策和官方意识形态式的语言拍摄、采写新闻报道,其结果可能会出现啪象肯定,具体否定,的虚假新闻报道,使受众受到空谈真实的深层次假新闻的欺骗一一这方面,我们有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比如对大跃进的宣传报道,对文化大革命的宣传报道,对一些过去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报道,都存在’总体上、本质上’是真实的,而细节上却

4、是编造的,是不真实的严重的虚假新闻问题二、编造细节为总体失实推波助澜“新写实派作家们强调’细节的真实,,却反对细节的典型性,无视细节与现实生活’总画面,的联系。”[②]新闻摄影不是文学作品,而是新闻作品,不存在“新写实派”、“旧写实派”的问题。但是,新闻摄影在强调“细节真实”时,在捕捉“典型性”细节时,这个“典型性”必须是“这一新闻事件”中的能准确反映“这一新闻事件”的典型性瞬间,而不是与“那一新闻事件”相加,或者“所有新闻事件”的概念化、标准化的“典型性瞬间”一一现实生活“总画面”,也有人称之为“主旋律”。如果是那样,就不是在现实生活的新闻事件中“捕捉”新闻

5、的典型性瞬间,而是以概念化价值观作为先导的主观引导下的所谓的“反映社会本质、歌颂时代”的概念式新闻。这样拍摄到的细节,虽然“从总体上、本质上”能够“联系”现实生活“总画面”,但它只是一个概念化的标签而已,并不是能够打动读者的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细节,因此,它往往是不真实的细节。1•高产卫星照片细节造假,狂热浮夸大跃进50多年前的大跃进年代,新闻媒体包括摄影记者在采访中,为了不至于被扣上“右倾保守”的帽子,为了“人民公社好”的口号,为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为了“大跃进”的总体前景,“乘(共产主义之)风破(右倾保守之)浪”,采取“先入为主,主题先行”的主观主义的

6、采访方法,头脑发热地在新闻现场组织画面,编造情节,加工细节,摆拍大丰收、放高产卫星的照片,“唱响”大跃进“主旋律”,“讴歌”“三面红旗”的伟大、光荣,尽管它并不正确。那时报纸上刊登了一张照片,报道1958年湖北省麻城县建国第一农业社的1.016亩早稻,创造了亩产36956斤的早稻的纪录(下图)。这张照片摆拍了孩子们光脚丫登上收割后的早稻堆的细节。大跃进后,人们知道了那堆早稻是人为地把许多亩产的早稻硬堆在一起,冒充是一亩产36956斤的产量。那时农村儿童的穿戴有没有那样整洁且不论,只这个高产数字的编造,就“典型”到把人忽悠眩晕雷倒的地步。它为“三面红旗”“主旋律

7、”宣传的总体失实,为“超越阶段”的历史性重大错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造势作用。放高产卫星、大跃进的狂热浮夸风导致了60、61、62三年的严重灾难,至少有“2158万人”饿死等非正常死亡[③],这个教训是多么的刻骨铭心啊!2•摆拍新生事物细节,粉饰文化大革命一些摆拍的照片,就是在“主观先行”的“摄影创作”规律下按图索骥,到现场导演“新闻场面”拍摄的,例如我在1974年拍的《南泥湾五•七干校》(下图)。摆布时我很注意细节:老农的羊角巾、人物背后的草帽、手中的笔记本、脖子上的毛巾、桌子上的水杯、水壶以及人物坐姿的高低错落等等。后来经过反思我认识到,这样的细节越接近所谓

8、的“本质真实”,越符合“主旋律”,就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