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58例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58例的疗效观察

ID:46274925

大小: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58例的疗效观察_第1页
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58例的疗效观察_第2页
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58例的疗效观察_第3页
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58例的疗效观察_第4页
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58例的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58例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陈旧性面瘫58例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陈I口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58例面瘫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愈3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结论:针灸是治疗陈I口性面瘫的冇效方法,在临床应用屮具有一定价值。关键词:陈IH性面瘫针灸疗效【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19-01面瘫是由各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主要临床表现是面部运动功能障碍,中医俗称“口眼咽斜”,属中风的病证。其病因主要谓Z正气不足,脉络空虚,

2、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侵一侧脉络所致,故早期病位在表,病邪较浅,久之则外邪内居筋肉,与痰湿相杂,成痰瘀内阻之证。陈旧性面瘫是指病程迁延达3月以上,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治疗不及时,延误病情;②治疗不得法,即所谓“损不足而益冇余”、“补泻反则病益笃”;③原发于腮腺炎、耳区带状疱疹后继发感染,常伴有面部肌肉萎缩,易看出两侧面部不对称。笔者采用针灸治疗陈IH性面瘫5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面瘫患者58例,英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3岁,病程最长半年,最短5天。均为单侧发病。1.2诊断

3、标准[1]。①病前常有受凉、劳累史,少数患者于面瘫前儿天可有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②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现一侧周围性面瘫,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扬眉蹙额,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露齿,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时患侧口角漏气,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减退,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患者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廓疱疹等。2治疗方法面瘫病变部位为阳明经循行之处,故选穴多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以鼓舞多气多血的阳明经,促进气血运行,通经活络,直达病所。主穴取牵正、承浆、颊车、地仓、太阳、阳白、迎香、攒竹、太阳、阳白、风池、双侧合谷、足三里。乳突部疼痛配翳风,

4、流汨配睛明,听觉障碍配听宫。每次取6—8穴,行皮肤常规消毒后,面部穴位使用32号1寸毫针斜刺0.2-0.3寸,不提插、不捻转、不透穴,留针30min,留针期间电针15min,密波,弱刺激,电流量以患者刚刚感觉到跳动为宜;风池穴及四肢穴位用30号1.5寸毫针刺入0.5〜1寸后行导气法,即运用提、插、捻、转、搓、弹等手法。电针30min,选用低频连续波,每天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3疗效判断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表情自如,谈笑时无口眼歪斜,饮食正常;显效:面部静观基本无异常,做轻度鼓腮或眦牙动

5、作时有轻微口歪;有效:症状较前改善,但额纹消失不对称,谈笑时仍有口眼歪斜症状;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3.2治疗结果。治愈3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04讨论中医认为本证发病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3]o《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喂候九“偏风口隅侯,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英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令口卩禺僻也”。西医一般认为是受凉、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定导致神经血管收缩缺血而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组织

6、水肿,而骨性面神经管刚刚能容纳面神经通过,因此面神经在此特别易受压出现水肿、脱髓梢而导致病变发生[4]。临床实践证明,传统医学疗法中的针灸疗法治疗面瘫其疗效肯定,可提高神经兴奋性,改善局部神经代谢,促进损伤神经再修复,而无明显副作用,且越早疗效越好,疗程越短,后遗症越少。对于陈旧性面瘫以扶正祛邪,温通经络为主。足三里为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位,又为强壮要穴,阳明经上行于面部,故针刺能调补全身气血;太冲、合谷两穴相伍合称“四关”穴,如明代徐凤在《针灸大全》指出:“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四关穴中的合谷有疏风解表之功,太冲有调和气血之效。

7、两穴相配,是一组具有阴阳经相配,上下配穴,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的针灸处方,具冇祛风解表、祛风通络和调和气血的功效。故在常规局部取穴的基础上加用合谷、太冲及足三里穴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电针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调节肌肉收缩,提高机体防御能力,促进再生等作用,面部透穴电针是针对面瘫病理机制和面神经分布特点而确立的,故能发挥更多更好的治疗效果。针灸治疗面瘫遵循了“以痛为输”这一局部取穴的原则。面部是手足三阳经尤其是足阳明绛筋散卸结聚之处,故取足阳明经穴为主,并在地仓按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进行排刺,进一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