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ID:46275197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_第1页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_第2页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5例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资料,选穴:中月完,天枢,气海,大肠俞,上巨虚,内关,太冲。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选取30号1.5寸或2寸毫针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1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6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佳,且避免了药物所致的副作用,并减轻消化道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行。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较常

2、见的与精神因素有关,以肠道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我们采用针灸治疗本病4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3岁,平均43.4岁;病程0.5-15年,平均4.5年。以肠鸣,腹痛腹泻为主症者21例,以腹胀,便秘为主症者9例,以单纯性腹泻为主症者8例,便祕和腹泻交替出现者7例。1.2治疗方法选穴:中肮,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太冲。寒邪内积灸神阙,湿热

3、偏盛加中极,气滞者加行间,气虚者加气海,阳虚者加肾俞。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选取30号1.5寸或2寸毫针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10d后观察疗效。1.3疗效标准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并对主要症状(腹部不适、疼痛和排便异常等)进行分析。0级:无症状;1级:症状轻微或频度较低,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2级:有较明显症状,部分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3级:症状明显,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改善2级或2级以上;有效:症状改善1级或1级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结果治愈26例,

4、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3讨论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慢性疾病。其确切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涉及的因素较多,可能与肠道感染、胃肠运动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精神心理障碍有关。本病属中医学中“腹痛”、“泄泻”等病证范畴。病因多为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寒冷刺激或劳倦过度等造成肝脾胃肠等脏器受损,肝郁气滞、脾虚失运、湿阻或热结中焦、脾。肾阳虚、中寒不运而致大肠传导功能紊乱,通降失常,传导失职,从而出现腹泻、腹痛、或便祕等症O中医针对肠易激综合征不同表现,临诊时审别病机,析因

5、论治。针灸可疏经理气,调整生理平衡。我们选胃募穴中脫有实大便、通大便的双向调节作用;大肠募穴天枢能够疏调肠胃,解痉止痛,与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及手阳明大肠经的下合穴上巨墟,合用通调胃腑之气,气调则湿化滞行;由于本病心因性因素较明显,所以选内关,此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止痛之功;再取太冲疏肝理气。诸穴合用化积清滞,通畅胃肠,腹痛、腹胀消除,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我们用针灸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5例,治愈26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疗效较

6、佳,且避免了药物所致的副作用,特别是大部分解痉止痛药对消化道蠕动的抑制,并减轻消化道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行。另外,有些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全身症状,如焦虑、紧张、失眠、神经过敏等,所以,在治疗针灸治疗过程中,要让患者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同时还要定时进餐。少吃油腻的食物,避免吃刺激性食物以及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