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

ID:46301087

大小:8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22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_第1页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_第2页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_第3页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_第4页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摘要]传统屮国社会的政治分合具冇特定的善恶取向,其合理性取决于价值主体的指向性,即政治为了何种主体、满足何种欲望。殷商以来特有的历史情境造就了民本主义的政治情感,至战国时期,养民、惠民己经成为急切的政治需要。墨子关爱民生,以一种显别于儒家“仁政”的“义政”来推行、倡导“兼爱”以利天下的秩序安顿,在政治路径的选择方面主张“尚同”以实现“一同天下之义”,并通过“尚贤”缓和“人异其义”的伦理困境。以“君无常贵”、“贤无常贵”的贤德建设和合治德冲突,突显其异于时代的政治智慧,对当下的民主政治改革有重要启示意义

2、。[关键词]墨子;“尚同冬“尚贤”;政治和合;伦理选择[中图分类号]B224;B8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671-511X(2014)01-0031-05战国时代国与国Z间的祸篡不已,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常态,清初学者顾炎武直言,与春秋时代相比,“七国绝不言礼与信矣”,也“绝不言王矣”(《日知录?周末风俗》),可见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已与西周大不相同,变化也最为剧烈。墨子面对纷争动乱的社会现实,迫切渴望息争止乱,因而“一天下之和”自然成为其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从具体的制度设计层面来看,这里的“和”既可以作为一种伦理存在,也可以作

3、为一种制度推演的政治过程。作为伦理存在的“和”是墨子渴望达到的一种和谐统一的社会状态;作为一种政治过程的“和”则是消除社会冲突的政治统一过程。二者何以统一呢?墨子选择了颇有政治意境的一条路径,在其看来,以“一同天下之义”来统一协调社会冲突、化解社会孑盾,而在政治实践的路径选择方面,墨子大力倡导“贤人之治”,以此来实现政治统一,从而达成社会存在的理想状态。一、“尚同”:“一同天下Z义”的道德困境国泰民安是为政治之善、社会之“和”,墨子言“和”源于“不和”,“和”作为一种伦理状态,以“不和”的社会现实为基点。因而,墨子认为求“和”应先知“异”,“圣人以

4、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若“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Z所口起”(《墨子?兼爱?上》)。何为乱Z所自起?墨子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英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正因为如此,“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以致“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Z乱,若禽兽然。”(《墨子?尚同上》)社会若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则天下必然失“和”。这种各自为政、相互攻杀、天下“失

5、和”的根源在哪里呢?墨子以为国与国相战,天下没有实现统一,是“别”之所生,即上述所云“人异其义,而交相非,此乃犬下之大害。而仁人之是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如何才能达此目的,兴天下之“和”呢?墨子日:“兼是也”(《墨子?兼爱上》)。“兼”是墨子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是其伦理内核所在。墨子对政治的认识正是以此为原点,来寻找实现天下一统、政治至善的可能路径,这个路径就是“尚同,',即“上同”。只有天下百姓思想上同于天子,结束一人一义的混乱局面,做到“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墨子?尚同上》),这样才能实现统一的社会意识和社会

6、观念,保持国家在政治、思想、文化、法律等方面的高度统一,从而结束战乱,实现和平、稳定,终致百姓安居乐业,达到兴天下Z利的社会良序状态。人们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生活,没有不义的战争,人与人和睦相处,“兼相爱,交相利”。所以,“尚同”之“义”在墨子看来就是善,“义者,善政也”(《墨子?天志屮》),因而“尚同”不仅合乎道德的要求,也是一种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非攻”等宏观意义上的治国之道,其义在于建立一套统一的统治秩序。如此理解“尚同”确有合天意、事民利的思想,上同“天下之义”在一定程度上似有“民意”表达的积极意义,即墨子所言“利民以利天下”的思想。然

7、而,在“一同天下之义”的同时,是否存有扼杀民意之念呢?若仅以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一同天下之义”而言,则民意何以上达,民愿何以实现?虽墨子以为择天下Z贤良置君Z左右,以为相辅相正,然而,发政施教者唯天子是从,“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甚至“尚同其上,而毋有下比之心”(《墨子?尚同中》)。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同天下之义”隐设的“一统犬下”的内涵,所以,杨俊光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墨子的尚同思想“确实是后世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理论的最早表述。在这样的理念下,墨子强调百姓当学天子Z善言善行,“夭子为发政施教,口:'凡闻见善者,必以

8、告其上;闻见不善者,亦必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己有善,傍荐之;上有过,规谏之。尚同义其上,而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