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申论材料的概括

【精品】申论材料的概括

ID:46311225

大小:8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申论材料的概括_第1页
【精品】申论材料的概括_第2页
【精品】申论材料的概括_第3页
【精品】申论材料的概括_第4页
【精品】申论材料的概括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申论材料的概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申论材料的概括,是指根据申论要求对给定的全部或部分资料的主题、内容、观点及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总结是指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思维过程。概括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是阅读材料环节的小结;另一方面,这个环节完成得好与坏,又会直接影响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概括材料的目的在于准确地把握给定材料,以便进一步着手解决问题。与阅读理解能力贯穿于申论其他环节来考查的要求不一样,概括总结能力是宜接通过题目来考查的,有概括材料主要内容、主要问题或现状、趋势、意义等方面。以往的国家公务员《申论》科目考试中,这一

2、类题都是以单独题目出现,但近年来有与其他方面结合进行综合概括的趋势。因此,对这一能力考查难度上的要求加人。一、概括总结题型分类1•概括总结主要内容是指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事件或现象,也包括对观点的概括。它常常要求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哪几个方面、哪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观点、意见、争议等。例:2009年江苏(A类)申论第一题:请归纳出给定材料中蕴含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叙述。2.概括总结主要问题概括总结主要问题比概括总结主要内容又深入一个层次,它需要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内容所反映的主旨。例:2009年国考

3、申论第1题: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材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概括总结新题型概括总结题这几年的创新性比较大,突破了以往只是简单对材料内容和问题的概括总结题型。现在考查更贴近公务员实际工作,要求将所给材料的内容归纳为悄况反映或汇报提纲供领导参考,或针对争辩提炼出各自的核心思想。具体题型如下:(1)发言提纲。例:2008年江苏申论第1题:假如你是“给定材料6”屮所说的参加“四海论道”的屮国经济年度人物之一,赴世界各地向人们讲述真实的“中国制造”。请你写一份能够全面概括给定材料主要观点

4、的发言提纲。(2)情况反映。例:2009年浙江申论第1题:根据“给定材料1-18"提供的信息,用不超过400字的篇幅给上级领导整理一份情况反映。?(3)汇报提纲。例:2009年上海申论第1题:请你结合给定材料,简要分析我国受教育权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概括成汇报提纲,供领导参考。(4)观点分析。例:2005年国考申论第三人题第1小题:给定材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5)名词解释。例:2007年国考第三大题第2小题:根据“给定材料6”,试分析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二、

5、概括总结的原则对申论材料的概括总结从总体上来说需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可总结为“准、深、精、新”,即“准确、深刻、精炼、新颖”。1•准确概括要准确,就是要求应试者善于进行发散思考和横向、纵向比较,即要对材料本身做全面的分析,即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权衡,从而找到对材料來说最为恰当、中肯的理性概括。例: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來,社会舆论的热情关注颇有点出人意料。小事情引起人讨论,往往就说明人们在某些原则问题上多有歧见。2007年8月28H《

6、光明F1报》报道:截止8月27口,新浪网就“贫困生受助资格被取消”展开的讨论,已有210729人参与。其中,83%(174898票)的网友认为“应该取消”,感恩是做人的底线,不知感恩的人很难期望他们将來回馈社会”,认为“不应该取消”的占8.9%(18790票)和“不好说”的占8.1%(17041票)。有的人认为,不能因为大学生没写信就简单地认定他们不感恩,企业家不应就此撤销资助;还有人认为,只要你有那么一点强势,给弱者半分“恩惠”,人家就要感恩戴徳。感恩中的“恩”是报不完的,就算报完了,你也是一辈子都欠他的,一辈子都不会与他是平等的地位、平

7、等的人格。以上材料涉及到贫困生受助资格是否应该被取消的问题。请看卜•面一份答案:这份材料反映了人们对湖北襄樊贫困人学生因为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这一事件的不同看法。这么答题,表面看来较为全面,但是却没有达到“准确”的要求。应试者在对这部分材料进行概括时,既要注意到人们的争论,还有注意到争论双方基本的共识和争论的焦点。只有做到全面兼顾,这样的概括才能准确的。2.深刻概括要深刻,就是在概括材料时,不能只是泛泛而谈,而是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木质,这样才能体现出应试者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求“深”要求进行寻根究底、掘井及泉的

8、思考。要达到这个要求,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敢于和善于否定自己的结论。一个复杂的材料,应试者很难一次认识看清楚,更别说深刻,人多要有一个“分析——认识——再分析——再认识”的过程,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