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虹桥再研究

中国虹桥再研究

ID:46329662

大小:6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2

中国虹桥再研究_第1页
中国虹桥再研究_第2页
中国虹桥再研究_第3页
中国虹桥再研究_第4页
中国虹桥再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虹桥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虹桥再研究发布:2008-6-320:41:3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刘杰沈论文摘要:本文所言“虫[桥”是由直木穿插别压组合而成的曲形拱桥,现存资料最早出现于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众所周知,“虹桥”是其俗称。千百年来,无论是文学家还是史学家都基本沿用此称谓。但虹桥结构与后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浙闽山区所发现的类似木拱结构到底在学术上应该称为什么?从建筑学和建筑工程学上对其科学而准确的命名是目前我们建筑史学乃至桥梁史学界非常必需和迫切的。此前,作者曾多次撰文记述和讨论“虹桥”和浙闽木拱桥的建筑结构特征,及具分布、保存状况,在本文中试图进一步研究两种木拱桥结构,并对其名称进行规范。作者在国内外

2、首次将“虹桥”科学命名为编木拱桥(WovenTimberArchBridge),将浙闽山区木拱桥命名为编木拱梁桥(WovenTimberArch-BeamBridge)。根据对浙闽地区木拱桥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系统研究,作者对两种结构类似的桥梁在起源以及渊源关系上也做了大胆的设想和进一步的研究。关键词:虹桥编木拱桥编木拱梁桥渊源一、虹桥的定义及其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本文所言“虹桥”是用其狭义,指由直木穿插别压编织组合而成的曲形拱桥,“即在世界桥梁史中绝无仅有的木拱桥”(1),与广义的包含各类造型呈弧形的石木拱桥之统称虹桥在结构上有极大差别。现存图像资料中,最早见之于北宋著名画师张择端⑵的旷世之作——

3、《清明上河图》屮。也即是说,虹桥结构最迟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一1125年)。最早名之曰“虹桥”的先知,我们至今还没法考证,但从现存的史籍来看,宋•孟元老Z《东京梦华录》是较早称呼其为虹桥的一部重耍书籍。《东京梦华录》里有这样描写汴水的几段文字:“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由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再有“东城一边,其门有四,东南曰东水门,乃汴河下流水门也。"又说“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自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雁,宛如长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次曰顺成仓桥。入水门里曰便桥,次曰下土桥,次曰上土桥

4、。……气3)由此可知,在孟元老撰作《东京梦华录》的时候汴京早已有了虹桥的称谓,并且筑[桥结构''并不只是虹桥独有,“其上下土桥亦如之"。看来,虹桥结构在宋朝时的汴京是比较普及的一种桥梁结构形式。据后世学者考证,孟元老在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才随父亲來到了汴京,京城沦陷(公元1126年)后才南迁江左,后来追忆昔H汴京都市繁华以著成《东京梦华录》⑷。而在此前,北宋王辟之于绍圣二年(公元1099年)撰写的《淹水燕谈录》中也详细提及建造“虹桥,,之事:“青州城(今山东益都)四面皆山,小贯洋水限为二城。先时跨水植柱为桥,每至六、七月间,山水暴涨,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州以为患,……明道中(公元1

5、032年一1033年)夏英公(夏竦)守青,思有以捍Z,会得牢城废卒有智思,垒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无柱,至今五十余年桥不坏。……庆历中(公元1041年一1()48年)陈希亮守宿州(今安徽宿州),以汴桥坏,率常损官舟害人,乃命法青州所作飞桥。至今汾汴皆飞桥,为往来之利,俗曰虹桥/⑸按王辟之在《漁水燕谈录》中的说法,当可肯定青州飞桥与《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基本相同口时间更早。但这一桥式是否就是有智思的“牢城废卒”最先发明,由青州太守夏竦率先建造,再经宿州太守陈希亮推广于汾、汴河之上的呢?方拥先生在《虹桥考》一文中对此质疑:“桥梁建造有关国计民生,非同儿戏,木拱结构更有相当高难的

6、技术要求,如何能因一位退职的监狱看守'有智思'便一蹴而就?”⑹事实上,王辟之的说法在正史中也并没有得到应证。《宋史一夏竦传》中根本就不记建桥的事。《宋史一陈希亮传》中倒有“乃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常坏舟,希亮始作飞桥无柱,以便往来。诏赐縑以褒Z,仍下其法,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移滑州。"这样-•段造飞桥的文字。那么,是夏竦为虹桥桥式的首创者呢,还是陈希亮是始作俑者?史籍给了我们两种答案。但是,这种桥式的技术源流到底来自何处并没有确切的说法,绝非王辟之一句“会得牢城废卒有智思''來得那么轻松、简单。在青州木拱桥桥式正式得名“虹桥”Z前,就有了“无脚桥”⑺和

7、“飞桥”的名称在当时或更早前流行过。比如在《滝水燕谈录》和《宋史——陈希亮传》中都称虹桥桥式为“飞桥”。当然,“无脚桥”、“飞桥”和“虹桥”都是形象描摹桥梁外形特征得,言其桥式无柱,状若飞虹卧波,并非从结构特征的角度来进行命名的。从南北朝时期一直到今天,在中国的西北一带还保存着一种外形颇似虹桥桥式的木桥,学名称“伸臂木梁桥”,也是无柱的。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引《秦州记》中一段文字曰:“袍罕(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