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ID:46395190

大小:6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_第1页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_第2页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_第3页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_第4页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NYHAT-TT级的室性早搏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30例服用胺碘酮。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症状改善率为90%,对照组症状改善率50%。2组比较差异冇显著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早搏疗效可靠、

2、安全,且副作用少。【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慢心律;室性早搏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不同的室早发牛病因不同,早搏的性质,表现形式亦不同,因而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不同,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高,心率失常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室性早搏作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应给予有效的控制,临床常用的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广大患者来说,药物最好是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小[1],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明显减少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

3、、改善症状。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不同病因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评价其疗效。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1.1入选标准:符合以下条件的门诊或住院的室性早搏患者60例:118〜80岁的男性或女性;2器质性心脏病和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单形、多源、多形、成对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者;心梗PCI术后稳定6个月以上者;)、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诊断标准: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具有心肌肥厚伴劳损的改变)、致心律失常

4、右室心肌病(参考ESC和ACC/AHA冇关ARVC的最新诊断标准);3诊断为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次数23000次/24小时;诊断为器质性早搏次数±1000次/24小时;4心功能NYHAI〜II级,EFM45%。5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v者;1.1.2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5岁;2非器质性室性早搏次数<3000次/24小时;器质性早搏次数<1000次/24小时;3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4房室传导

5、阻滞(II度II型或III度);5心肌炎;6严重患者有持续性室速,或者非持续性室速伴有快速心室率和血流动力学障碍者;7窦性心率低于50次/分;8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者;9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NYHATTT-TV级,EF<45%;1.2采用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组)和对照组(慢心律组)。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土22)岁,平均病程(10±61)个月;病因分类:冠心病20例,高血压10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

6、4±26)岁,平均病程(10±84)个月;病因分类:冠心病19例,高血压11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3治疗与疗效1.3.1治疗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前停用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慢心律15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1.3.2疗效性指标1观察治疗前后心慌、胸闷、气短、失眠等临床症状的变化;2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数的变化。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常规体检项目情况;观察治疗

7、前和治疗后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1.3.3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指标。1.4.1室早疗效标准: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示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90%为显效;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90%为有效;室性早搏次数减少〈50%、无变化或增加为无效。1.4.2临床症状的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采用尼莫地平方法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一治疗前积分X100%,以百分数表示。(1

8、)临床痊愈:原有症状、体征基木消失,总积分减少>90%;(2)显效:原有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总积分减少>70%〜90%;(3)有效:原有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减轻,总积分减少30%〜69%之间;(4)无效:原有症状、体征无好转,总积分减少〈30%。临床症状、体征轻重程度分级标准采用临床症状、体征分析计分法:(1)轻度:积分W11分;(2)中度:积分在12〜21分之间;(3)重度:积分M22分。1.5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2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