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坑切梢小蠹研究进展

横坑切梢小蠹研究进展

ID:46465284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4

横坑切梢小蠹研究进展_第1页
横坑切梢小蠹研究进展_第2页
横坑切梢小蠹研究进展_第3页
横坑切梢小蠹研究进展_第4页
横坑切梢小蠹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横坑切梢小蠹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横坑切梢小蠹研究进展横坑切梢小蠹研究进展摘要: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minorHartig)是危害松树的重要性害虫,对松树危害巨大,给林业和生态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由于该虫是蛀干性害虫,隐蔽性很强,使得测报和防治难度大,开展其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基础研究,寻找其生活史和发生规律的薄弱环节,是指导生产防治的关键。系统介绍了横坑切梢小蠹的生物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横坑切梢小蠹的进一步研究及防治措施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横坑切梢小蠹;生物学;生态学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minorHartig)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切梢小蠹属To

2、micus,是危害松属植物(Pinus)的钻蛀性蛀干害虫。在亚洲和欧洲都有分布。横坑切梢小蠹属于次期性森林害虫,主要危害长势衰弱或受到其它病虫感染的树木,加快了树木的死亡进程。由于该虫蛀梢及蛀干的危害,隐蔽性很强,使得防治难度相当大。系统研究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可以了解其生活史、发生规律、以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针对其生活史的中的某一薄弱环节进行防治。本文综述了横坑切梢小蠹的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学习性及发生规律,分析了其生态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横坑切梢小蠹生态学和信息素方而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1横坑切梢小蠹生物学特性研究1.1横坑切梢小蠹与苴它切梢小蠹的区别目前发现

3、的切梢小蠹共有8个种,T.puellus.多毛切梢小蠹T.pilifer和短毛切梢小蠹T・brevipilosuss纵坑切梢小蠹T・piniperda和横坑切梢小蠹、T.destruens>云南纵坑切梢小蠹T.yunnanensis和华山松切梢小蠹T.armandii,我国地域广阔,物种分布也很丰富,除T・destruens外,其余7种切梢小蠹在我国均有分布。不同种类的害虫在防治技术上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小蠹类害虫通常采用化学信息索进行监测和防治,利啖识别上的错误可能造成防治效果差其至完全失败的后果。因此搞清切梢小蠹虫的分类鉴定工作是开展其生物生态学研究、精确监控、预测和防治

4、工作的基础。云南横坑切梢小蠹与纵坑切梢小蠹形态结构十分相似,二者区别在于纵坑切梢小蠹的鞘翅斜面第2沟间部凹陷,其表面平坦,没有颗粒和竖毛;横坑切梢小蠹鞘翅斜面第2沟间部不I叫陷,上面的颗粒和竖毛依然存在,直到翅端。李霞等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切梢小蠹属分类鉴定体系,应用鞘翅斜面第2沟间部的瘤状颗粒和刻点分布、鞘翅斜面刚毛长短以及前胸背板刻点及刚毛分布这3个特征将横坑切梢小蠹与其它切梢小蠹准确的区分开來。另外,二者坑道形状也有显著差别,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的主坑道与树干平行,纵向分布,子坑道与主坑道垂直分布;横坑切梢小蠹的主坑道与树干垂直,横向分布

5、,了坑道向上下方垂直伸展,蛹室位于了坑道端头,全部坑道清晰的印在边材上。1・2寄主及分布横坑切梢小蠹主要危害云南松、马尾松、油松等松属类植物,国外主要分布在H本、俄罗斯、法国、丹麦等国家,在我国分布于河南、四川、陕西、江西、云南等地。1.3生活习性横坑切梢小蟲1年发生1代,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生规律在不同地区有所差杲。在我国北方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以成虫在被害树干基部落叶层中或土下0〜10cm处树皮内越冬;在云南地区无越冬习性,在枝梢内继续蛀食或飞到树干上蛀坑产卵。该虫有蛀梢习性和蛀干习性。1.3.1蛀梢习性。横坑切梢小蠹成虫羽化出來后,便飞到邻近云南松树的树冠上,蛀食嫩

6、梢的髓部组织补充营养,成虫在枝梢上蛀食危害时期称为蛀梢期或成虫补充营养期。高艳飞等研究表明横坑切梢小蠹危害枝梢直径为4.2~10.7mn),主要蛀食直径在5・0〜7.0mm的1年生枝梢,占整个被害枝梢的58.6%;叶辉等曾报道横坑切梢小蠹主要蛀害直径为4.5-15mm的枝梢,直径为5.5〜7.5mm的枝梢的被害率占整个枝梢受害率的57.2%。每个受害枝梢一般只有一个侵入孔,且一个坑道中一般有一头虫,也有两头的情况出现;但也有多头小蟲虫共同蛀食一个枝梢的现象,其屮两孔的较常见,当多头虫为害同一枝梢吋,各侵入孔间有一定距离,蛀食坑道互相不贯通。1.3.2蛀干习性。横坑切梢小蠹成虫

7、性发育成熟后,开始陆续从枝梢转移到树干进行交配产卵到新成虫羽化出来,这段时期称为蛀干繁殖期。横坑切梢小蠹蛀食母坑道形状为横向垂直于树干的倒“人”形,中部的侵入坑道为交配室,母坑道为复横坑,由交配室分出左右两条横坑;其在树干内所蛀坑道,切断了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内的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并最终导致了树木的死亡。蛀干繁殖期是导致寄主树木受害致死的关键时期。2横坑切梢:生态学特性研究2.1蛀梢期间分布在云南地区,叶辉等[8]研究发现横坑切梢小蠹在蛀梢期间的垂直分布上,主要分布在树冠中、上层,占整个树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