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探究性试题示例

中考化学探究性试题示例

ID:46491631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4

中考化学探究性试题示例_第1页
中考化学探究性试题示例_第2页
中考化学探究性试题示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探究性试题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化学探究性试题示例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教育局教研室么宏业邮编:063300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耍任务就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牛的学习方式,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中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作川。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中考导向和评价职能,在近些年的中考试题中,探究性试题倍受命题者青睐,这尢疑对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和今后的备考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所谓探究性试题,就是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让学生完成探究过程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例如,可能让学生提出猜想,或设计实验方案,或描述实验现

2、象,或归纳出结论等。现列举三例,仅供参考。例1: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如图7所示),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图7、(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是(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①;②;③分析:此题从形式上看是一道探究性题目,它包含了科学探究的部分要素,如提出问题、作

3、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及得出结论。把二氧化碳的检验这一知识点放在真实的情景中来考査,较好地考查了学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实验设计能力。同时,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惟一,在对前两问做答时又具有开放性,第三问可通过“为了使食品较长时间的保鲜、保质”一•句话及作为商殆从成本核算的角度,不难得岀作为食品包装气体应满足的条件,又有信息题的成分。答案:(1)用注射器抽取袋内的气体通入到少量澄清石灰水(或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彖。其它合理的方法均可。(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紫色右蕊试液变红)。(3)①无毒②不与食物反应③廉价、易获得例2:小明、小强和小红三位同学在一起对碱式碳

4、酸铜[Cu2(0II)2C0s,相对分子质量为222]受热完全分解后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称収5.Og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呈黑色E1体产物质量为3.6g0他们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了以下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铜;②可能是炭粉;③可能是氧化铜和炭粉的混合物。他们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0(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试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彖。如果猜想①正确,现象应是;如果猜想③正确,现象应是。(2)小强进一步思考后,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他的理山是:(3)小红通过对得到的

5、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排除了②。她的理由是:(4)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若证明某黑色粉末确rh氧化铜和炭粉组成,你还可用什么方法:分析:该题以探究碱式碳酸铜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为背景,考查了三个方面:①从知识上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碳和氧化铜的化学性质;②从技能上考查了实验现象的描述和根据化学式进行的有关计算;③从能力上考查了实验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受到的启示:在探究过程屮,对收集证据的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设计实验是获得证据的常川方法,另外还可以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答案:化学变化过程屮元素不变,且氧化铜和木炭都是黑色固体。(1)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黑色固体消失。试管

6、中溶液变成蓝色,仍有黑色固体剩余。(2)在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单质硕能发牛反应。(3)5・0g碱式碳酸铜中含

7、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燃烧与物质的关系可燃物才能燃烧(2)燃烧与温度的关系没蘸水的小棉团燃烧蘸水的小棉团不燃烧(3)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得出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分析:本题是学生探究燃烧条件设计的实验方案,很有创意,通过第一步实验,可得出结论:可燃物才能燃烧;通过第二步实验,可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需达到一定温度;通过第三步实验,可得岀结论:物质燃烧必须有氧气。通过三步实验,很口然地得出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答案:(1)木条燃烧,石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