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性别与死亡的局限——毕淑敏小说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超越性别与死亡的局限——毕淑敏小说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65268

大小:8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08-06

超越性别与死亡的局限——毕淑敏小说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超越性别与死亡的局限——毕淑敏小说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超越性别与死亡的局限——毕淑敏小说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超越性别与死亡的局限——毕淑敏小说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超越性别与死亡的局限——毕淑敏小说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越性别与死亡的局限——毕淑敏小说论【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超越性别与死亡的局限——毕淑敏小说论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近几年来国内很多人对毕淑敏作品的风格、题材、思想以及人物做了分析和研究,相关的著作和文献不在少数。毕淑敏以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在作品中浓郁的医德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于她的作品研究主要集中在死亡意识、悲剧精神、女性意识和女性话语等几个方面。例如任向红的《毕淑敏小说论》、《个体生命体验与女性关怀的凝重书写——毕淑敏小说浅论》,贾翠花的《毕淑敏小说创作论》,张厚萍的《凝视崇高救赎当下

2、——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王新惠的《毕淑敏小说中队死亡的预约与超脱》等等。(二)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意义毕淑敏是执著于现实主义的。她不愿用过多技巧装饰自己的作品,也不愿虚张声势地卖弄些花样欺骗读者,她总是凭着敏锐的洞察力,稳健的文字功底,慷慨之气的文风来征服读者。她喜欢用纤巧之笔勾勒凡人小事,在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发掘出最能警醒人们灵魂的东西来,并擅长使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质。毕淑敏的作品凝聚着社会上各种人士的影子,触及了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而她所创作出的小说就有意识的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判断。而本文

3、也意在通过分析毕淑敏的小说来探求解决当今一些社会问题,这也是毕淑敏小说的意义所在。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以毕淑敏的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小说的独特性。毕淑敏小说的特色在于她对人性真善美的探讨和对生命死亡主题的思考。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独特的生死命题。论述毕淑敏对有限生命的无限关爱,在沉重的生活中努力开拓人生的真、善、美,挖掘具有价值和生命力的东西;以及毕淑敏对死亡的态度,通过死亡来理解生命的本质是追求快乐和崇高。第二,独特的女性思考。揭示在尊严的寻找和生成中,女性所遭遇到的外界与自身的双重束缚,在

4、对生活与命运的抗争中,确立自身的生命意义,维护人生尊严的过程。第三,独特的“救赎”方式。从文学和心理学的双重角度来解读毕淑敏的一系列心理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以及主题思想中所蕴含的精神突围和自我救赎,并引申到对当今社会上存在的相同情况的借鉴和反思。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研究步骤:1.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毕淑敏小说的具体内容。2.通读资料,找出有关论述毕淑敏小说的相关文献。3.详读资料,对分析毕淑敏小说创作的文献进行综合整理并列出提纲。4.写作,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完成论文。研究方法:1.制定研究方案,搜集相

5、关书面资料。2.进行文献检索补充,列出大致提纲。3.反复比较、研究资料,修改提纲。4.根据提纲完成论文初稿。5.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认真写作,校对论文并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研究措施: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同学之间的沟通,不断完善论文。四、参考文献[1]沈嘉达,毕淑敏.执着于人的关怀[J].黄冈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2]吴菲.毕淑敏访谈说·好的作品还在我心中[J].广州月报2006年第四版毕,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3]施津菊.毕淑敏文本中死亡意境的美学追求与文化建

6、构[J].中国文学究.2003年第2期.[4]毕淑敏.生生不已[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5]盛英.毕淑敏小说与生命命文化[D].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09).[6]王玉琴.女性尊严,漫长的等待—由毕淑敏《女人之约》说起[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4期2007(08).[7]毕淑敏.红处方[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7.[8]毕淑敏.预约死亡[M].毕淑敏毕淑敏自选精品集(小说卷).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9]毕淑敏.拯救乳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

7、0]高飞.论毕淑敏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11]蔡安延,赵华.论毕淑敏小说中死亡意象的精神蕴涵[J].遵义示范学院学报.2003(09).[12]贾丽萍.论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观念与生命意识(人文社会科学版)[J],1999年第六期视建论坛.[13]何镇邦.直面社会,直面人生一简论毕淑敏的小说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第1期.[14]肖飞生.试论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J].故乡杂志.2002(09).[15]毕淑敏.女心理师[M].重庆出版社,2007(04).[16]

8、毕淑敏.血玲珑[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7]沈艺虹.生命的献祭一一毕淑敏小说创作漫谈[J].漳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4期.[18]金昕.文学的白衣天使一一浅淡毕淑敏的医学内容和叙事[J].东北师范现当代文学研究生.2004年5月.[19]姚莫诩.毕淑敏作品中尊严观的解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