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上)

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上)

ID:46534679

大小:75.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1-25

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上)_第1页
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上)_第2页
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上)_第3页
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上)_第4页
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与我国合同法(±)韩世远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关键词: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市政官救济/违约责任/统合说内容提要: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在我国合同法上已经被统合进了违约责任,我国法奉行的是违约责任“单轨制”,而不是违约责任与瑕疵担保责任并存的“双轨制”。我国法上的违约责任是一个统一的概念,应当作统一的解释,不宜人为地制造分裂。解释论上主张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相对独立存在,是在变相地肯定“双轨制”,本身是一种叠床架屋的构造。一、问题的提出《屮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

2、《合同法》)规定了买卖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出卖人的责任,这是一种独立的瑕疵担保责任抑或是违约责任?或者它既是瑕疵担保责任又是违约责任?我的回答是,传统民法上的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在《合同法》上已被统合进了违约责任(统合说)。[1]我注意到我国其他学者也有相近的见解。[2]当然,另外也有学者持不同的见解。[3]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或者债务不履行责任的关系定位,涉及“重新调整变动中之民事责任体系”,[4]是构造我国合同法解释论无法回避的问题。以下将我近来的思考和研究结果展现出来,供学界贤

3、达批评指正。本文拟重点分析以下儿个问题:什么是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是不是处理物的瑕疵问题的法律责任即是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什么是我国法上的“违约责任”?在我国法上是否存在有别于违约责任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主张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有什么问题?等等。另外,如无特别说明,下文中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均是以买卖合同为背景,即指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二、买卖法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一)买卖法的历史变迁:从“买者当心”到“卖者义务”只耍有买卖存在,就会有买卖标的物的品质问题,就会有相应的纠纷,就

4、需要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当因买卖标的物品质问题诉诸法律的吋候,也就要求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回应现实的需要。因而,如何规范买卖标的物的品质便成了买卖法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绝大多数的社会起初是以“买者当心”(caveatemptor)作为出发点的,比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对于民间的买卖,大抵作为一种“细事”而“任依私契,官不为理”,因而,当事人应当在买卖合同中明确约定标的物品质问题,否则,通常是rti买受人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德国亦有古谚曰:“睁开眼睛,买卖就是买卖”(Augenauf,Kaufi

5、stKauf)谁不睁开眼,谁就瞎花钱"(WerdieAugennichtauftut,dertuedenBeutelauf);"稀里糊涂地购买,仍须一清二楚地付账"(Wernaerrischkauft,mussweislichbezahlen)。[5]•-旦通过法律制度规范买卖标的物的品质,其通常的方法表现为法律规定出卖人的义务,对于这一变迁,不妨称之为从“买者当心”到“卖者义务”。“买者当心”或者“任依私契”,对于买卖品质问题的解决是靠当事人的合意,是主观的规范;“卖者义务”则是在法律上设定一

6、套出卖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属客观的规范。1.中国古代对于买卖的制度规范中国古代有典籍记载的正式法律制度可追溯至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的《唐律》,[6]《唐律疏议》卷第二十六第418号有这样的规定:“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疏】议曰:“凡造器用之物,谓供公私用,及绢、布、绫、绮之属,'行滥',谓器用之物不牢、不真;'短狭’,谓绢疋不充四十尺,幅阔不充一尺八寸之属而卖:各杖六十。故礼云:'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其行滥之物没官,短狭之物

7、还主。”7卷第二十六第422号:“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已过价,不立市券,过三日笞三十;卖者,减一等。立券之后,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无病欺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疏】议曰:“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等,依令并立市券。两和市卖,已过价讫,若不立券,过三日,买者笞三十,卖者减一等。若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疾病,故相欺罔而欲悔者,市如法,违者笞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笞四十。令无私契Z文,不准私券Z限。”⑻唐代的立法对其后诸朝代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9]通过对

8、《唐律》的有限考察,可以看到:其一,中国当时对于买卖标的物的品质问题的规范,在正式制度上主要借助于刑事法的手段,民事效果在正式制度中体现得并不充分,[10]至于其在非正式制度中的体现,限于资料,本文暂不考察;其二,如果说在中国古代的买卖法中也存在一种从“买者当心”到“卖者义务”的变迁的话,其“卖者义务”主要是公法上的义务、是对于国家的义务,而不是对于买受人的义务;其三,在中国固有的传统法制中,与大陆法系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惟一相似之处,在于奴婢、马牛驼骡驴买卖场合的“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