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无复流现象的基础与临床

[经典]无复流现象的基础与临床

ID:46587304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5

[经典]无复流现象的基础与临床_第1页
[经典]无复流现象的基础与临床_第2页
[经典]无复流现象的基础与临床_第3页
[经典]无复流现象的基础与临床_第4页
资源描述:

《[经典]无复流现象的基础与临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典]无复流现象的基础与临床无复流现象的基础与临床【摘要】及早完全恢复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心肌血供是每一位心血管内科医生的挑战。然而,即使通过溶栓、血管成形术及冠脉搭桥术等恢复心外膜外血管的血流,也不能完全实现缺血心肌的再灌注。甚至部分患者再灌注之后可能使原有的心肌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其原因为再灌注后微血管损伤引发的心肌无复流现象。本文就无复流现象的病理过程及临床做一综述。❷【关键词】无复流;急性冠脉合征;病理无复流现象(no-reflowphenomenon,NR)是指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MI)发生后,首要的治疗目标是开放梗死

2、相关动脉(infarctionrelativeartery,IRA)的血流,当心外膜冠状动脉闭塞减轻或消除后,由于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的破坏,致缺血组织的微循环血流仍不能完全恢复的现象。通常这种现象发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随着溶栓和介入治疗的普及,诊疗无复流现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更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综述如下。❷1无复流现象的基础❷1.1无复流现象的病理机制1974年,Kloner等首先发现了心肌的无复流现象[1]。无复流区域的心肌毛细血管的结构基本完全

3、受到破坏。其原因为:血管内皮肿胀、组织的压迫、心肌细胞的水肿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冠脉的再灌注可加重这一过程[2]。再灌注损伤引发无复流过程加重的现象的机制有组织水肿、内皮破坏、毛细血管中性粒细胞堆集、微血栓形成、氧自市基引导的炎症反应、补体的激活及邻近心肌细胞的收缩。因此,再灌注损伤是无复流现象的重耍原因之一。MI及PCI的患者在应激状态下能促进粥样斑块颗粒及微血栓的释放,引起发“瀑布效应”,引起小动脉及微动脉功能障碍,增加冠脉的阻力,引发小的MI。❷毛细血管的破坏及微血栓或小动脉血栓形成是无复流现象的二个重要因素。引发毛细血管破坏的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的因素类似,

4、如冠脉闭塞持续时间、心肌梗死的范围、梗死相关动脉的开放情况、侧枝循环的情况及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发牛:。微血栓的形成可能由富含脂质的易脆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PCI过程中破裂产半[3]o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可释放血小板纤维蛋口原复合物、巨噬细胞、胆固醇颗粒等,增加动脉阻力并诱发动脉痉挛,引起微血管充血。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血流缓慢及短暂性血流减少现象[4]oOkamura等用多谱勒导线检测冠状动脉缺血性信号,能计数血栓颗粒的数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过程中可产生平均20〜30个血栓颗粒,在这个范围内的血栓颗粒诡不能产&明显的冠脉微循环的障碍[5]o❷1.2无复流现象的实验研究

5、在心肌梗死的实验动物模型屮,通常采用注射不同染料来观察心肌细胞的灌注情况。实验证实,在注射蒙纳斯蓝及硫磺素S后,邻近闭塞冠状动脉及心外膜动脉的实质心肌并未着色。这种可见的再灌注缺损区域称为“解剖无复流现象”o在采用犬做为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发现,缺血40min后组织恢复再灌注硫磺素S仍能均一分布在再灌注区;超过90min后冠脉恢复再灌注则可在再灌注区见到一个不着色的无复流区。说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与心肌梗死后缺血发生的吋间密切相关。❷电镜下,无复流区域可以出现管腔内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及可流动的小体,可以阻塞毛细血管腔。内皮细胞可发现吞饮小泡变少和核染色体边集现象。再灌注20mi

6、n,毛细血管内常填塞满红细胞,也可发现血小板及纤维血栓阻塞,血管外聚集大量红细胞。研究发现,将狗冠状动脉结扎20〜30min然后实施再灌注,结果显示,缺血20min后心肌细胞即开始出现细胞损伤,而血管损伤则发生在缺血后60min左右。而微血管的损伤则常位于不可逆心肌损伤区域[6]。❷目前认为,无复流现象发生的潜在机制主要有:毛细血管内皮水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小板聚集、内皮间隙增宽红细胞渗出、纤维类晶体物质聚集、超氧自由基释放后中性粒细胞阻塞血管、肿胀心肌细胞压迫血管、毛细血管腔内钱币样结构堆积及微血栓形成等。而这些机制在动物实验与监床实验屮的作用可能略有差别。❷2无复流

7、现象的临床❷2.1无复流现象的诊断冃前诊为,心肌超声造影(myocardialcontrastechocardiography,MCE)采用含微球的对比剂可估计微血管的再灌注情况,是检测无复流现象的金标准。使用MCE技术可准确预测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6]o冠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可较准确地评估冠脉血流状况。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为其主要方法,但较为主观。其余的方法还有冠脉血流动力学的多谱勒评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