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探究进展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探究进展

ID:46652384

大小:8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6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探究进展_第1页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探究进展_第2页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探究进展_第3页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探究进展_第4页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探究进展[摘要]冠状动脉支架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支架内再狭窄仍无法避免,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近年来,对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已成为冠状动脉介入与基础医学领域的热点,本文就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8(b)-0029-03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已经成为心肌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但支架置入术后仍有10%〜50%[1]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

2、-stentrestenosis,ISR),以术后3〜6个月为高峰期,6个月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这严重影响了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和患者的长期预后。因此,解决支架内再狭窄是当今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难点与重点之一[2]。ISR是指支架置入术后6〜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其管腔净丢失率$50%。Mehran等[3]利用血管内超声显像技术(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将ISR分为4型,I型:局限病变型,位于支架内或支架边缘,病变长度10mm,但不超过支架的边缘;III型:增生型,病变长度>10mm并超过支架的边缘;IV型:完全闭塞型,造影剂不能通

3、过。1ISR的病理学支架置入所致的急性血管损伤程度决定新生内膜增生的程度。研究表明[4],由于支架置入使病变血管扩张而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弹性层的破坏进而延伸到动脉外膜,血管的损伤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向损伤部位迁移增殖以及血栓的形成,从而引起ISR。而IVUS研究表明,ISR则完全是新生内膜的结果[5-7],而新生内膜主要是由增殖的VSMC和细胞外基质组成[8]。血管壁重构在时间上分两个阶段,其作用也是双向性的:早期是适应性重构,大约距支架置入1〜2个月,此时内膜组织增生并不压迫支架改变其内径且能在

4、一定程度上减轻支架置入后管腔横截面积的丢失;晚期主要发生在支架置入6个月以后,血管壁重构的程度与血管损伤轻重相关,会加重血管壁的硬化并引起ISR。ISR的形成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9]:①支架置入后,血小板在支架表面的聚集和激活导致血栓的形成;②接下来的几天到数周,大量白细胞聚集在血管损伤部位并分泌细胞因子对治愈的组织产生影响;③炎症反应阶段,可能持续几个月,在这个过程中血管壁将重新组织,VSMC发生增殖反应,导致新生内膜大量增生从而引起ISR。2ISR的机制ISR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由多因素参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ISR是一个损伤反应后新生内膜增殖与血

5、管重构的过程,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炎症反应是ISR的启动因素,VSMC的过度增殖与迁移,血管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是其形成的中心环节[10],并且血栓形成也起一定的作用。2.1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无论是球囊预扩张还是支架置入,都可能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正常组织连接部位的破裂,并可深达中层,使内皮组织暴露并造成抗凝因子的释放,如一氧化氮、前列腺素等,激活血小板并形成血栓,5〜7d附壁血栓达到髙峰。研究表明,支架置入后最有可能刺激血栓形成的是组织因子的暴露[11],血小板活化后可释放诸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

6、GF)等,刺激中层VSMC的迁移和增殖,导致一系列血管损伤后的修复反应,引起血管狭窄。2.2炎症反应Kornowski等[4]观察到血管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程度明显相关,炎症反应程度又与新生内膜增生程度明显相关。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损伤血管内膜,并且支架作为异物必定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特别是支架损伤血管中膜层后[12],循环中的炎性细胞如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迁移并黏附于损伤部位,引起冠状动脉炎症。而且支架置入后持久牵拉血管,可导致血管中层持久的慢性炎症反应,刺激内膜增生[13]o实际上炎症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在ISR的各个阶段都能观察到。炎症可能是ISR发生的重

7、要机制[14]。2.3血管内膜增生与血管重构目前公认的ISR主要原因是置入支架局部的内膜过度增生[15],—直认为内膜剥脱、中膜损伤后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迁移,是ISR病理改变的主要环节,故平滑肌细胞是增生内膜的主要成分。对支架而言,内膜增生分布于其全长,程度基本均等,仅在支架中心部位稍明显,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支架置入后的内膜增生并不只限于支架内表面,在支架外表面和血管壁支架也可有内膜组织的增生,并且可以影响支架置入部位血管壁重构的过程。ISR形成的晚期主要是由血管壁中层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的血管重构。血管重构包括负性重构和正性重构,ISR是由负性重构引起的。1

8、ISR的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