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校潜在课程管理

浅探高校潜在课程管理

ID:46739550

大小:7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探高校潜在课程管理_第1页
浅探高校潜在课程管理_第2页
浅探高校潜在课程管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探高校潜在课程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渕探宙嗾潜管理王焕轶(宁波大学师范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潜在课程因莫自身的特点、作用机制和蕴涵的教育价值口益成为当前高校课程管理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它的预期性与非预期性统一的特点及其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双重影响决定了对其实施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髙校潜在课程的生成系统由校园物质环境子系统、校园精神心理文化子系统、学校组织制度子系统共同构成,它的实施系统则是一个切口小、铺面大、时I'可长、难度高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对潜在课程上述两个构成系统的管理。关键词:高校;潜在课程:管理中图分类号:G642.3;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009-2560(2006)01-00潜在课程又名潜课程、隐蔽课程、隐性课程、隐含课程、潜隐课程、无形课程等等。它最初起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杜威的“同时学习”思想,他认为学生的学习除止式学习外述有情意方面的"同时学习"(Collaterallearning)。之后,克伯屈继承其思想提出“伴随学习”(Concomitantlearning),认为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的整体,是思想与感情、生理与心理作用的统-。以两者思想为理论基础,三十年代西方在对传统教育和课程的深刻反思中,rfl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寝室牛活》中率先提出了“潜在课程”的概念。

3、随着近年來国内外学者对潜在课程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潜在课程的概念、特征、功能、作用的认识由观点迥异渐趋完善和成熟。潜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和学校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下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新课题。它以独特的方式和途径,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的发展,它蕴含着冃人的育人力量,促进或干扰教冇目标的实现。因而它的管理也口益成为鬲校课程管理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本文仅就潜在课程在高校实施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其牛成与实施系统及其管理提儿点粗浅的看法。一、高校潜在课程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4、潜在课程预期性与非预期性统一的特点为其管理提供了可能对于潜在课程是否具有预期性这一问题,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差异性、渐进性特点及基于潜在课程本身理论探讨的复杂性,在此观点上存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它纯粹是非预期的,是人们无法预先设定的课程形态,是学生自发接受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主体是非预期的,但也可预期、也可计划。如一些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对它的教疔作用是有预料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会逐渐根据•其存在的正效应,加以认真设计和充分利用。当然,它的可预期性与学科课程的计划性是冇差异的。当我们按一定目的对潜在课程进行规划设计时,它虽由自

5、发、偶然状态进入有意识和预期性的状态,但我们依然不能否定前者的存在。它可以计划,但难以严密;可以设计,却难以预期;潜移默化与精心设计同在;冇意影响与主观选择并存。不难看出,第二种观点的提出使潜在课程管理的发生有了理论基础。(二丿进一步完善壽校潜在课程管理的必要性进一步完善潜在课程管理既是当前深化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所焕发的凝聚、熏陶和导向作用显而易见。鉴于高等教育管理及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加强高校潜在课程管理対减抑潜在课程负效应,力求潜显课程I办调,共同为高校教育目标服务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同时

6、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方向正确与否与学生的主体选择密切相关。正因为在这种客观的影响中加入了学生主体选择的因素,结果将无法保证学生的身心完全朝着教育目标发展,必然出现潜在课程正、负双重影响的特点。这客观地决定了将潜在课程管理纳入学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因此,高校潜在课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使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教育效力相协调相配合,控制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最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达成髙等教育目标。二、高校潜在课程的生成系统及管理笔者认为,高校潜在课程的生成系统包括:收稿日期:2005-09-30作者简介:王焕轶(1978-),女,浙江余姚人,宁波

7、大学师范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第一,校园物质环境子系统。包括校园规划布局、建筑风格、绿化美化、人文景点、教学设施的布置、周边环境等。不同的空间物理环境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由此也形成了各高校不同的品格与个性。在与环境的互动屮个体无时不在接受着潜移默化的教冇影响,而正是这种看似无意识的教育影响却往往具冇滴水穿石的力量,改变着个体和群体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第二,校园精神心理文化了-系统。即学校传统、校风、教风和学风。它们是学校整体、个体的精神风貌写照,是评价师生群体素质的一-个综合性标志,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徳

8、规范、行为准则、校园舆论等。在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陶冶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尊师爱生、共同学习,从

9、何形成校园生生之间、学生与口发组成的同辈团休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干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