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复习

201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复习

ID:46920842

大小:4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30

201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复习_第1页
201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复习_第2页
201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复习_第3页
201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复习_第4页
201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2012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复习考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4、哲学的作用哲学它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它可以预见和指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

2、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略)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把物质归结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

3、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客观精神。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包括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4、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10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考点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求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决定人们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如承认物

5、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承认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二、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

6、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指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3)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四、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本质上是人脑

7、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五、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10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

8、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2)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