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碳审计【文献综述】

浅析碳审计【文献综述】

ID:471530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7

上传者:U-944
浅析碳审计【文献综述】_第1页
浅析碳审计【文献综述】_第2页
浅析碳审计【文献综述】_第3页
浅析碳审计【文献综述】_第4页
浅析碳审计【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碳审计【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会计学浅析碳审计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是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的必然选择。2003年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东京议定书》生效,再到《哥本哈根协议》的艰难谈判,关于发展权与排放权的讨论不断升级,也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的迅速发展。这其中尤以关于碳的估值、披露和审计尤为突出。开展碳估值、碳披露和碳审计有利于各有关主体能够发现自身的潜力,从而可以实现节能减排。为我国政府做出的关于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庄严承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将就碳审计的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一、碳审计的国外相关研究(一)碳审计的国外相关研究综述ThomasWiedmannandJanMinx(2007)认为“谈足迹”是指由一项行为或者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这包括个人,群体,政府,公司,组织,流程,行业部门等的活动。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在任何情况下,所有直接的(现场,内部)和间接的(场外,外部体现,上游,下游)的排放量都需要加以考虑。巴里·康芒纳(2006)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增长本身,而在于造成这种增长的现代技术。这种技术往往是从单一的追求生产效率的角度,或从单一的消费使用的目的出发,而发明出来的。它忽略了整体,忽略了这种技术赖以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从而粗暴地破坏了不断循环运动的生命之圈。因此,要克服危机,首先要克服这种技术上的缺陷;要做到这点,则必须树立生态学的观点。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SternReview),它是以气候科学为基础,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欧盟提出的全球2℃升温上限加以论证(进行学术和方法论阐释),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二)碳审计的国外研究评述 总的来说,国外学者对碳审计的研究包括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主要的理论模型标准包括两大类:《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ISO14064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标准。其中《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发布,ISO14064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二、碳审计的国内相关研究(一)碳审计的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一,国内学者在研究国外学者的相关论点后,对低碳经济的定义、特征、要素和科学内涵进行了界定。袁男优(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3大特征。低碳经济由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5个要素构成。发展低碳经济有低碳社会、低碳市场、低碳产业3个切入点。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其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低碳经济应该包含四个核心要素,即发展阶段、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其中生产过程的低碳化、能源结构的低碳化和消费模式的低碳化都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方法和原则,构建了以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环境为维度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定量评估低碳经济发展潜力提供参考依据。付允(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时军,王艳龙(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低碳化,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二是倡导能源经济革命,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清洁发展、绿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国内学者在研究国外学者的相关论点后,对碳审计的边界范围、基准年、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并量化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了界定。李飞(2010)认为企业碳审计是明确企业碳排放和开展碳减排的重要手段,在全球推进温室气体减排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开展碳审计在推进企业碳减排上的作用日益显现。主要研究了企业开展碳审计的方法,包括边界范围和基准年的确定,碳排放的量化计算以及基于碳排放量化的相关分析。企业开展碳审计是企业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第一步。只有明确了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减排的潜力,才能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减排,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贡献。李兆东(2010)研究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发展模式,探讨了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指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了低碳审计两方面的动因,确立了低碳审计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分析了低碳审计的三方面的主要内容,以期对低碳审计的开展有所裨益。何雪峰(2010)认为全球变暖日益严重,控制碳排放就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不二选择。碳审计能够甄别技术、生产进程中能源使用及碳排放问题,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碳审计提供了科学的量化数据,用于研究使用者行为与日常设备运行情况,从而可以找出潜在的节能减排措施,进行节能改造与教育。从长远利益来看,碳审计是减小全球变暖的必要的量化手段,为中国加入全球化的碳贸易体系作了必要的准备。陆婧婧,苏宁(2010)通过碳审计的国际比较研究,得出对我国碳审计的启示。我国应该大力推行碳审计,使“中国制造”走上低碳化道路。我国应鼓励企业进行碳审计,计算出每类产品的碳足迹,从而清晰了解本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外,碳审计的目的并非仅仅计算出碳排放量,碳审计报告提供的科学合理的数据,有助于分析使用者的行为或者相关设备运行状况,从而找出潜在的节能减排措施和能源高效利用方法,也就是说,要使政府、企业、公众都明白能源都消耗在哪里,而碳排放又排放到何处,从而促使整个社会形成节能减排的意识,并帮助企业充分了解自身的产品,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第三,国内学者在研究国外学者的相关论点后,对碳审计的核算和报告进行了研究。 刘少瑜,苟中华,巴哈鲁丁(2009)认为香港建筑物碳审计指引是第一部针对于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准则。从审计范围的界定到具体计算系数的确定,香港建筑物碳审计指引的对象与内容都很明确,基本上涵盖了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为与活动,审计所需的数据与指标简明。在参照现有审计标准与指引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物温室气体排放审计标准是首要任务。在制定过程中,审计步骤可根据建筑物类别与规模做适当调整。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审计操作范围的确定、量化过程中系数的转换以及审计报告的制定这3个重要环节。孙莹,章蓓蓓,刘涛,马吉,黄有亮(2010)介绍了建筑物碳审计的概念与原理并对审计的原则与流程作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推行建筑物碳审计的建议,即建筑物碳审计需要与碳交易制度、碳减排的核算及碳信用的签证相结合,并且需要政府的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叶祖达(2009)认为城市决策者应积极探讨城市本身对其碳排放之基线分析、未来情景比较、减量方法和范畴等科学数据供政策情景分析。建议城市制定以低碳经济城为目的之总体规划,进行全面之审计,评估本身之碳排放量和未来情景,作为城市规划特别是总体规划编制决策之基础。再通过各种规划内容和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技术、低碳城市在空间和资源规划提供明确支持措施。刘少瑜,邹阳生,安德雷斯·依班尼斯(2010)从四个方面讨论分析了碳审计在香港的发展:第一,通过分析全球碳排放的构成,强调建筑物审计在碳排放参照标准中的重要性,以量化数据说明香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2030年的减排目标;第二,介绍现行碳审计指引的方法论与标准,其中包括:碳审计评估的原则、步骤、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第三,阐述香港政府为推广碳审计指引所提出的策略与鼓励措施,重点介绍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综合审计项目;最后,提出碳审计在未来有进一步研究意义的论点。(二)碳审计的国内相关研究评述总的来说,国内学者对于碳审计的理论研究极其缺乏,绝大部分都集中于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的实证研究。在其实证研究中,大部分又是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而以其他国家或国内一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的较少。另一个特点是大多数国内学者集中于研究碳审计,其中尤以香港对建筑物温室气体排放审计为代表,制订了第一部针对建筑物的碳审计指引,提供了一套系统及科学化的方法为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减除做出核算及报告,而对于碳估值和碳披露的研究的比较少,并且缺少对三者的一体研究或连贯研究。绝大多数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碳审计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在实证分析时以前主要借助能源审计等较简单的方法。但是随着低碳经济理论的发展,国内学者也逐步在分析中借鉴《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等先进的方法。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4):43-46.[2]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38-43.[3]李飞.企业开展碳审计的方法学[J].企业技术开发,2010,(7):129-130.[4]何雪峰,刘斌.碳审计理论结构初探[J].会计新视野,2010,(10).[5]郝玲,涂毅.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初解[J].新理财,2008,(8).[6]周至方,肖序.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与启示[J].经济与管理,2009,(11).[7]陆婧婧.碳审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环球瞭望,2010,(8):29-30.[8]李兆东,鄢璐.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和内容[J].审计月刊,2010(8):21-22.[9]UKGovernment.EnergyWhitePaper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R].2003.[10]时军.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碳排放权确认与计量探析[J].财会通讯,2010,(9):134-137.[11]AnnPKinzig,DanielM.Kmmen.NationalTrajectoriesofCarbonEmissions:AnalysisofProposalstoFostertheTransitiontoLowcarbonEconomies[J].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r,1998,8(3):183-208[12]刘少瑜,苟中华,巴哈鲁丁.建筑物温室气体排放审计——香港建筑物碳审计指引介绍[J].中国能源,2009,(6):30-33.[13]闫宗乐,侯军岐.浅析中国低碳经济标准化[J]价值工程,2010,(22):11-12[14]张智慧,尚春静,钱坤.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J].建筑经济,2010,(2).[15]陈红英,唐芳.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J].华东经济管理,2010,(2).[16]刑冀.中国低碳之路怎么走?[J].环境经济,2009,(8).[17]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Z].2007[18]王琴,曲建升,曾静静.生存碳排放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1):17-21[19]Wiedmann,T.,J.Minx.ADefinitionof‘CarbonFootprint’[Z].EcologicalEconomicsResearchTrends.2008,pp.1-11.[20]MatthewElrod.GreenhouseWarmingPotentialModel[J]. 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Volume76,1999,pp.1702-1705.[21]HasselknippeH.Systemsforcarbontrading:anoverview[J].ClimatePolicy,Volume3,Supplement2,2003,pp.43-57.[22]WBCSD,WRI.TheGreenhouseGasProtocol:ACorprateAccountingandReportingStandard(RevisedEdition)[M].2004,PP.2-16.[23]EMSD,EPD.GuidelinestoAccountforandReportonGreenhouseGasEmissionsandRemovalsforBuildings(Commercial,ResidentialorInstitutionalPurposes)inHongKong[Z].2008,PP.5-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