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ID:47420051

大小:1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8

上传者:U-2437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_第4页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课题类别                                              研究方向与范围          6.学科教学研究               课题主持人                 丁银杰                     工作单位             苏州市草桥中学校                 申报日期             2010年8月30日                   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课题主持人(课题组组长)姓    名丁银杰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4年9月行政职务支部委员专业技术职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教学研究最后学历大学本科最后学位教育硕士电    话13771737867工作单位苏州市草桥中学校E-maildingyinjie@sina.com通讯地址苏州市草桥中学校数学组邮政编码215031全国、省、市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研究省级参与在研信息条件下指导学生成长研究                   市级参与在研“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名称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函数有效教学设计研究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08.12初中函数概念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教研参考2009.01“平移和旋转”的妙用时代学习报数学周刊2008.01坐标系中的三角形面积时代学习报数学周刊2008.06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强化苏州德育研究2006.1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苏州教育研究2005.11        课题组副组长姓名商曦红行政职务教研副组长专业技术职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专长教学电话13013819410E-mailshangxihong@126.com姓  名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课题组内分工 (不含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限填10人)课题组核心成员许宏云苏州市草桥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教学研究指导课题活动、开展教学研究李燕苏州市草桥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撰写论文、案例贾娜苏州市草桥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撰写论文、案例郑娴婷苏州市草桥中学校中学二级教师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撰写论文、案例周苹苏州市草桥中学校中学二级教师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撰写论文、案例胡春红苏州市草桥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撰写论文、案例赵瑞莹苏州市草桥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撰写论文、案例黄霄苏州市草桥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撰写论文、案例徐峰苏州市草桥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撰写论文、案例滕晓婷苏州市草桥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撰写论文、案例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方案(一)研究背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有效教学尤为当前热议的主题之一。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与学的统一。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更高效,是教师的职业追求、也是教师实现自身教育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好的教学方式和好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保障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教”与“学”的方式中无疑有着好的一面,特别是我国传统教学中有着自己特色和优点,当然在新课程下,“教”与“学”的方式中的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的转化。如何发扬我国传统教学中的优良传统,如“双基教学”的成功经验,如何有效的开展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领域。苏州市草桥中学校初中数学组拟根据这一背景,进行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立足初中数学课堂,以课程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探究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实现教学方式由重“教”向重“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由重“知识”向重“能力”的转变。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由“单向”向“多向”的转变。(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教学方式(wayofteaching )是指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活动状态,表明教学活动实际呈现的形式。如讲授法中的讲述、讲解、讲演;练习法中的示范、摹仿等。没有独立的任务,服从于某一方法所要完成的任务。同一教学方式可以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可包含于同一教学方法之中。它能使教师工作方法形成独特风格,赋予教学方法以个人特征,也能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个人特点。学习方式(learningstyle)是指个人在学习时接受或加工信息的方式。在不同年龄和智力水平的人身上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为(1)学习者对所用感觉通路的偏好。有些人习惯于听觉学习,有些人习惯于视觉学习,有些人则可能喜欢通过触摸或通过各种感觉的结合来学习。(2)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偏好。有些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有些人则能排除额外刺激的干扰,还有些人在学习时喜欢有一些背景声音。有些人喜欢单独学习,有些人则喜欢团体情境。(3)个体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有些人在学习时喜欢有别人的具体指导,有些人则对“菜单式”的指导不满,而喜欢自由、自主地学习。许多教育家主张教学方法应适应这些差异,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匹配。但也有人认为,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特征并不完全耦合。因此,在通常情况下,这种匹配,不仅难以做到,而且机械匹配可能会产生某种不良后果。(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已经在朝着课程改革的目标努力。许多教育科研人员、学者、中小学一线教师,就如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作了有益的探索与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提出了一些奸的见解和措施。其一,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出发来研究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课程改革不仅是形式上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化,更应该具有深刻的内涵”,“教师的教学应该在营造和管理好举习环境,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上下功夫。”其二,以建构主义思想作理论探讨教学方式变革。认为以不同的学习理论依据将产生不同的教学方式,建构主义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主张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构新型教学方式,如对探究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交往教学等具体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其三,从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关系角度研究,提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根本,教师教学方式要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四。从社会实践的背景出发来研究,认为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应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强调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情境性教学与实践学习方式。本课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好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新课程提倡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如何具体实施,教学中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中的优良传统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拟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师、学生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研究对象,这样可以使得课题比较实在、有抓手,从而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开展和预期成果的取得。(四)理论依据本课题的支撑理论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我国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还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发挥主动性、首创精神;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建构活动发生作用,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同时学生也要从原有经验世界中组织起相应的建构材料,自己提出问题、选择方法和探索验证,井能做到自我反馈,有效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我国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理论非常丰富,但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其中不乏很多成功的经验。如启发式的教学,变式教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总结的我国双基教学的理论框架等都是我们需要在新课程下继承与发展的传统教学理论的精髓。(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本课题立足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拟通过课题研究,探究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课题研究力争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对课程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2.通过对课堂教学研究,提炼我国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并在新课程实践中加以发展;3.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探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4.积累资料、编写基于有效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集。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分为两个大的方面: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和新课程下有效转变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的内容:1.传统以教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继承与发展研究;2.建构主义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方式研究;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研究;4.有效教学方式的案例研究。(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课题研究拟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程论及教学论等理论知识,领会各种理论、各个流派的重要思想,尤其是加强对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我国传统优秀教学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当前教学中的有关教学方式的一些热点问题、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及教学中存在的甄代解决的问题,通过课堂比较研究,课例研究探寻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或视频;通过指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本课题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2011.9~2011.12),理论储备。选取课程论及教学论的理论书籍,采取个人自学和集体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各种理论的主要思想、优点以及适用范围。第二阶段(2012.1~2012.12),实践探索。教师借助理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课例研究等方式积累第一手资料。期间,教师结合实践、撰写教学论文,完善课例,拍摄教学视频。第三阶段(2013.1~2013.6),总结提炼。以实践所得素材为研究对象,加以理论提升,形成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方式初步模型,并在实践中加以进一步完善,最终归纳概括出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方式模型。(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填5项)我国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方式研究论文2012年6月前许宏云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双基教学研究论文2012年6月前丁银杰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研究论文2012年12月前黄霄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研究论文2012年12月前商曦红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论文2012年12月前徐峰(限填3项)最终成果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式研究论文2013年6月前丁银杰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有效学习方式研究论文2013年6月前商曦红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设计案例集案例集2013年6月前丁银杰(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研究力量。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保障条件。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本课题组是一个有着较深理论功底、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团队。核心成员包括江苏省师德标兵、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大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许宏云,苏州市教师基本功(解题)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胡春红、苏州市优秀班主任赵瑞莹和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黄霄等。他们在各自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着丰富的教研素材,特别是许宏云老师有着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对本课堂的开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有着丰富的成果,从中可以汲取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成功做法。课题准备阶段的早期研究已经搜集了大量的相关专著、研究论文及近50节的数学课堂教学视频.草桥中学的全体师生为相关调研也提供了便利。同时、本课题也得到学校校长室和教科处的大力支持.特别地,教科处对本课题的直接指导和督促,苏州市教科院对本课题的关心和指导保障了课题顺利开展。校长室对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经费支持,保障了课题正常活动的开展和必须教研资料的购置。 三、各级管理部门意见(一)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保证做好课题管理工作,提供研究经费并创设其它研究条件。同意申报。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二)市(区)教科(教研)室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三)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