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ID:47563395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5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循环经济的概念1、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

2、发展模式。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2、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循环经济是以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为出发点,要求社会生产力应遵循客观规律,包括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首先它应遵循生态规律,服从自然,传统的生产力定义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循环经济的建立对社会生产力的认识提出新的质的转变,即社会生产力是适应和协调自然的能力,而不再是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循环经济系统通过自身变化和使用技术手段向生态系统投入物质和能量,改变生态系统组合结构,并依据生态规律运用技术手段加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经济系统朝向取

3、得综合社会经济效益方向发展。3、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型经济,其模式为“资源一产品一排污”,在这种经济活动中,人们无节制地使用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通过粗放型生产活动,求得经济数量增长。然而大量的污染物排入了自然环境中,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构成一个“自然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式流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三大原则。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循环体系中

4、得到持久和合理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增产、减污、节能、增效”的目标。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最新范本,供参考!1、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2、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首先,发

5、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3、它符合我国建立现代企业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三、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2、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说明实施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经

6、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把控制人口、保护生态和环境、节约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十分必要的,循环经济可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垃圾的产生和环境污染,这正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好处1.循环经济有利于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

7、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有利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更是一个“资源小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3.是解决当前能源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清洁,环保、可永续利用等优点,是解决我国资源供需矛盾,缓解能源压力,增强能源安全,实现和平崛起及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最新范本,供参考!4.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5.有利于以最小

8、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资源持续利用。最新范本,供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