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史话ppt课件.ppt

中国陶瓷史话ppt课件.ppt

ID:48065618

大小:1.82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5-06

中国陶瓷史话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陶瓷史话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陶瓷史话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陶瓷史话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陶瓷史话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陶瓷史话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萧山窑主要窑址一览表1茅湾里印纹陶窑址进化镇大汤坞村春秋战国省级文保单位2上董越窑青瓷窑址戴村镇上董村东晋—南朝市级文保单位3城隍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钟家坞村春秋战国市级文保单位4纱帽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泗化村春秋战国市级文保单位5沿池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泥桥头村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6后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席家村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7马面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涂川村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8尖湾印纹陶窑址进化镇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9西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涂川村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10牛面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邵家塔村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11太公堂印纹陶窑址进化镇邵家塔村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12前山印纹陶

2、窑址进化镇邵家塔村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13冯家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14石浦湖印纹陶窑址进化镇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15大坟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16梅园印纹陶窑址进化镇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17安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席家村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18唐子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泗洲村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19火草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泥桥头村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20馒头山印纹陶窑址进化镇泥桥头村春秋战国市级文物点21横塘倪印纹陶窑址浦阳镇横塘倪村春秋战国22孔湖窑址所前镇大平阳村东汉市级文物点23茶叶山窑址进化镇东汉市级文物点24桥头陈窑址城南桥头陈村东汉25马面山窑址临

3、浦镇白鹿塘村汉代26钟家坞窑址进化镇钟家坞村汉代27戴家山窑址戴村镇戴家山南朝萧山窑主要窑址一览表茅湾里窑址公布时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  代:2006年5月25日周至战国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大汤坞村北6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堆积厚1.5米。采集陶片有印纹硬陶罐、坛等,胎多紫褐、红褐色,烧成温度在1100oC左右,烧结坚硬,饰米字、网格、方格、云雷纹等;原始青瓷片有盘、盅、碗等,胎灰白,施青黄色薄釉,内底多为螺旋纹。发掘时间:1956年12月8日印纹陶就是在模子里置竹篮条或绳子,接着用泥涂在模子里,待半干后取出,陶坯的表面就留下清晰的篮或绳的印纹,再进行

4、烧制。依其烧制温度的低高,又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印纹陶的器形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有瓮、坛、罐、盂、钵、杯、盘、豆、尊等器皿。制作方式为手制、模制和轮制。受印纹的启示,先民们后来直接在陶拍上刻饕餮纹、夔纹、云雷纹和曲折纹等纹饰。陶拍原先是以拍打方式弥合泥坯裂缝的简单工具,其上所雕的纹饰,也很可能就是印章艺术的渊源。中国陶瓷史话目前对瓷器的具体定义,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一般人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 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

5、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第四,瓷器烧成之后,胎体必须坚硬结实,组织细密,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一、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工艺中国陶瓷史话陶猪[河姆渡]黑陶釜[河姆渡]黑陶贯耳壶[良渚文化]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

6、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中国陶瓷史话二、夏商周时期的陶瓷工艺白陶瓿,商代原始瓷尊,商代夏、商、周时代的烧窑技术也有所改进,馒头窑的出现更加改善了窑内的烧成气氛,对提高陶器质量有利。窑炉容积增大,窑室底部可达1.8米;根据不同产品,烧成温度也有所提高。进入西周以后,窑炉顶部出现了烟囱,这对陶瓷烧造技术的改良有着重大意义。这个创举,使燃料的燃烧更加充分,热力更有效利用,还可调节空气和火焰的流速,使火焰性质得以控制,烧成温度可达1200oC。所以说,窑炉的改进,是这一时期出现原始瓷器的重要原因。中国陶瓷史话汉代的陶瓷器,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

7、器形模仿铜器造型。器物表面施釉烧成温度约在950oC1000oC之间,为低温釉,所以今天所见到的汉器表面出现有细微碎纹。到汉代为止,我国北方使用的馒头窑已基本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在南方,此时已出现比较成熟的龙窑,增大窑室的同时也缩短了烧成时间明器[秦]明器[汉]青瓷双系钟[汉]三、秦汉时期的陶瓷工艺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工艺中国陶瓷史话西晋青瓷兽衔环盆东晋青釉褐斑羊头壶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上虞、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所制器物注重品质,加工精细,可与金、银器相媲美,成为当时名门望族的日用品。 东晋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