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课件2.ppt

《马说》课件2.ppt

ID:48760671

大小:63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1-22

《马说》课件2.ppt_第1页
《马说》课件2.ppt_第2页
《马说》课件2.ppt_第3页
《马说》课件2.ppt_第4页
《马说》课件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说》课件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韩愈“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说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散文家、诗人,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通假字: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食:通“饲”,喂见:通“现”,表现材:通“才”,才能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才美不外见3、食之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邪祗zhĭ骈pián策cè槽枥cáo

2、lì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石dàn读准字音shísìsìsù同桌结合,一人读课文,一人参考课下注释翻译。注意标注以下知识点:1、一字多义。2、词类活用。3、重点词语。4、重点句子。互动一词多义才能,能力能够用鞭子打马鞭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助词,无意义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骈死于槽枥之间策之不以其道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不译吃,动词通“饲”喂养,动词难道(表反问)恐怕(表推测)一词多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词类活用: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

3、作动词,用鞭子打只是两马并驾有时面对犹,尚且;等同,一样即使字词解释:骈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尽粟一石执策而临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重点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骈死于槽枥之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吃一顿有时有吃尽一石粮食。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原因食马者千里马食量:尽粟一石食饱、力足,才美外见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4、见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无知)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托物寓意千里马人才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马说伯乐能识人才的统治者(贤明的君主)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哪些,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个段末

5、的三个“也”字和文中十一个“不”。第一段中的“不”和“也”,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中的“不”和“也”,流露出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愤怒谴责的感情;第三段中的“不”和“也”,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平庸浅薄的深刻嘲讽。见仁见智A、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伯乐B、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日行千里的能力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2、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千里马”?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