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长论坛发言稿.doc

备课组长论坛发言稿.doc

ID:48956404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备课组长论坛发言稿.doc_第1页
备课组长论坛发言稿.doc_第2页
备课组长论坛发言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备课组长论坛发言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备课组长论坛发言稿一重五中祝世文一、课程改革与高考的关系高中课程改革,说到底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整地实现高中教育目标,为了纠正偏离高中教育目标的教育活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措施,使得高中毕业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培养规格和质量。高考,说到底就是为了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所以,从思维路线上讲,是先有高中课程改革(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然后通过高考从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其中的一部分进入高等学校。由于高考主要是以高中生为选择对象,所以高考的科目设置要考虑高中教育的实际,考试的范围和程度也要兼顾高中的课程内容,这是合情合理的;反过来,完全依据“高考考什么高中就教什

2、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这就不合理了。由此可以说,课程改革与高考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并列关系,而不应该是形成一种思维反向的干扰关系。因此用高考的选拔性原则来指导高中课程改革是不合理的,用课程改革的发展性原则来约束高考也是行不通的。看来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实施教育与高考、高中与高考分离。高中只需承担起基础教育阶段高中学生的教育责任,完成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把高考交给社会和高等学校,高考成绩与高中不再挂钩。高考改革的目标也只有定位在减少对高中教育的负面影响上,才能避免或者消除高考对高中教育的指挥棒作用,高中课程改革才能顺

3、利进行。二、如何处理高考和课改的关系1、处理好三个关系知识理解与解题的关系;重在理解,适当训练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的关系;抓紧重点,不忘一般难题与基础之间的关系;基础扎实,量力而行2、要在新的高度上来整理所学的基本知识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所学的基本知识,注意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注意知识的条件和应用范围,把握好知识的特点33、重点突出,全面照顾重点知识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处于联结中心,起挈纲带领作用的知识成为其他知识的基础的知识;重点知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依托,非重点知识是往往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非重点知识的重复少,遗忘率高。4、针对难点和学生

4、在能力上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对本学科的难点要有全面和深入的分析,难在哪里?学生的常见错误及其原因,把握分寸,适量精练。5、给学生留下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行归纳和建构知识体系,在规范化的训练中,给优秀学生留下自己发挥的余地。三、在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困惑困惑1:教材涉及的化学知识不少,但课时却大大缩减了,怎样处理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关系呢?困惑2:课标对教学要求的阐述比较宏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如何把握?困惑3:现行的人教版的选修修教材内容较多,为了应付高考,是否将所有内容全部学完?困惑4:从近几年高考试卷看,新课程又体现在何处?困惑5:由于场地

5、、人数和学生基础的控制,课堂过程中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讨论问题和搞活动有一定得困难,讨论时,仍有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参与,上课无精打采,自主能力差,教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四、教学建议1、结合新课程理念,研究高考命题改革。(1)适量增加情景题在试卷中的比例。对化学高考题来说,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是常考不变的知识点,但变化的只是情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尝试着不断引入“鲜活”的材料作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化”学生的知识。3(2)充分利用主观题特点逐步加强对化学基本方法、化学思维过程的考查。化学基本方法的掌握与化学思维过程考查是化学试题注重能力的根本体现。

6、(3)加大实验在平时纸笔测试中的分数比例,侧重对实验技能素质和基本实验知识的考查,重点关注实验与其它知识点的多重交叉、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合点、化学现象与化学原理结合点。在我看来,这是应对新高考试题变化的最有效、最可能的基本方法与手段。(4)重视并挖掘出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材中的习题的导向作用。2、加强以能力为核心的各个专项的备考适应性训练当今的高考实际上是一种对考生全面素质的考查,它通过应试答题反映出考生以能力为核心的知识状态和心理状态。学科能力培养虽然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它不可能靠短期的突击教学来完成。但在平时教学,尤其高考复习阶段有计划地进

7、行能力的适应性训练却是十分必要的。另外,还应该组织其他一些专项的或综合素质的适应性训练,如心理适应性训练、应试答题的文字表达训练以及答题科学规范化。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