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导学案.doc

爱莲说导学案.doc

ID:49766138

大小:7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4

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1页
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爱莲说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乐四中初二年级语文(下)导学案学生姓名:班级:等级课题:《爱莲说》主备人王凤审核人蒋雅辉时间【学习目标】 一、掌握作者信息,了解“说”的特点;识记文言词汇,掌握本文运用的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背诵并默写全文。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品析课文,体味文章内涵。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三、全力以赴,激情投入,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学习重点】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理解以花喻人的含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

2、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第一课时【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芙蕖、菡萏……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2.说,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一般都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爱莲说》。二、预习自测:1、《爱莲说》,作者(1017-1073),字,(朝代)哲学家、文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世称“”。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把本课自己认为重要的生字写下来并抄写2遍)蕃淤泥濯清涟不蔓不枝亵玩噫鲜有闻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结合课下注释,弄懂重点词的解

3、释并掌握)可爱者甚蕃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亵玩焉隐逸君子噫菊之爱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探究案】一、自主学习:(一) 读课文,1. 听老师范读,要求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个别示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二)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三)作者是从和两方面来描写莲花的。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开头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4、甚蕃”对于这一篇文章有什么作用?2、“中通外直”仅仅是描写莲花的外形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3、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把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成一种性格 民乐四中初二年级语文(下)导学案学生姓名:班级:等级【训练案】一、当堂检测:1、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朗读背诵描写莲花的句子,想象莲花美好的形象。(1)文中写出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质朴)的句子是,。(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3)比喻君子志洁行谦,又有端庄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轻侮的句子,。(4)文中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名句是2、短文以写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

5、的目的是第二课时【预习案】一、预习自测: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在书中做出标注。  2.作者从生长环境和体态香气两方面描写莲花,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探究案】一、自主学习:1、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2、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颂,表达了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2、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

6、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3、这一篇文章的主旨是写莲花还是写作者自己,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请说出你的理解。三、拓展提升:1.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因为它。2. 作者对莲花的歌颂,从现实的角度上说还有意义吗?请说出你的意见。【训练案】一、当堂检测: 1、填空。①本文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描写莲花正直的两句是,。②本文中作者拿和与莲对比,前者是,后者是,作用是突出。③人们常说“近墨者黑”,但实际生活中“近墨者”却未必

7、“黑”,正如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说的那样,。二、课后作业:1、小练笔:试着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 2、背诵并默写课文。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把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成一种性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