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导学案.doc

《爱莲说》导学案.doc

ID:51200812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1页
《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2页
《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3页
《爱莲说》导学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爱莲说》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爱莲说》导学案年级科目:八年级语文课题:《爱莲说》课型:新授课时间:第四周星期五主备人:郭静授课人:苏琪郭静教研组审核:教务处审核:学生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2、欣赏莲花形象,揣摩写作目的。3、分析衬托、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知识链接】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目,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

2、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古往今来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1985年5月荷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是印度和越南的国花。【学习导航】一、预习方案1、作者简介:本文作者,字,世称,是代著名哲学家,著有、等作品。本文选自。2、了解“说”的文体特点:3、标题《爱莲说》的含义:4、读准下列加下划线的字:周敦颐()甚蕃()淤泥()濯清涟()()不蔓不枝()亵玩()隐逸()噫()鲜有闻()予()二、自主学习(课文分析)(1)作者把莲花比作了什么?那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的那些品格?(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那几种花?分别比作了什么?(3)

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花呢?(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5)本文借花来喻人,从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叫做什么?你能否举例说明?(6)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思想(主题)?(7)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三、课堂练习1、解释加□的词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4、乎众矣。2、翻译文段中画下划线的句子:【当堂小结】【达标测评】背默课文中的名句:①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②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③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④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⑤“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⑥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⑦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作业布置】1、有关写莲的诗句。2、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

5、君子。造句:我爱,因为它。【查漏补缺】【教后反思】《背影》导学案年级科目:八年级语文课题:《爱莲说》课型:新授课时间:第四周星期五主备人:苏琦授课人:苏琦郭静教研组审核:教务处审核:学生班级:姓名: 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过程与方法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

6、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2、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学习重点】:望父买橘、父子分别 重点语段(第6段)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知识链接】《背影》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时的一番情景,表现了父亲虽然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以及由此而生的感伤情绪,所写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的文字也不多,可是却很感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原因何在呢?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就直接描写

7、而言:先作外貌描写,写衣貌,然后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而作者自己的感情变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是间接描写。作者选择了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他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体地描绘,从而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本文贮满温厚、朴实、自然的真情美。学习本文,一定要进行品读,小声或不出声地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细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思想情感。【导学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