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泻心汤.ppt

浅析五泻心汤.ppt

ID:50312765

大小:1.27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12

浅析五泻心汤.ppt_第1页
浅析五泻心汤.ppt_第2页
浅析五泻心汤.ppt_第3页
浅析五泻心汤.ppt_第4页
浅析五泻心汤.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五泻心汤.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五泻心汤14级硕士五班刘梦梦主要内容:“痞”之各家解析方药及意义原文及释义临床应用《金匮要略》原文及释义:“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本条论述寒热错杂的呕吐证治。症见上有呕吐,下有肠鸣,中有痞阻,乃因寒热互结于中焦,升降失调所致。因其病变在中焦,古以“心下痞”为其主要特征。方用半夏泻心汤。“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伤寒论》149条《金匮要略》原文及释义:“狐惑之

2、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63条《金匮要略》原文及释义:“伤寒出汗,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伤寒论太阳中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伤寒论》“心下痞

3、,  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54条五泻心汤的病机关键:五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均为主治痞证之剂。1、病位:少阳枢机2、病机:脾胃升降失常,寒热互结,虚实错杂3、疑问:人体诸多病理变化之中,可以出现寒热并存,错杂相见,如表寒里热、上寒下热、上热下寒等,但是同一脏腑怎么出现寒热并见?“痞”之各家解析:方论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伤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变而成否,故曰

4、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吴昆认为是脾胃升降失常,清浊阻塞于中,所以称为痞。“痞”之各家解析:从阴阳升降论痞证:《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依《内经》理论认为,人体之所以发病,皆因阴阳失调,气机紊乱所致,所以应该从阴阳升降失调角度理解痞证。这种看法较吴昆的脾胃升降失调更进一步揭示病机。“痞”之各家解析:刘力红从“否”“泰”二卦的体位性用看痞证:(1)痞——同

5、“否”→否塞不通(2)否卦——天地不交流;天乾→胃不降浊→呕吐;地坤→脾不升清→下利(3)泰卦——天地交流;地坤→脾气主升清→地气上升;天乾→胃气主降浊→天气下降泰卦卦辞是:“小往大来,吉亨”。否卦卦辞则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刘力红教授从本质上揭示了痞证的病机。《易经》否、泰二卦于治则的意义: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云:“中气既痞,升降失常,独阳上逆而呕,独阴下走而肠鸣,是虽三焦俱病,而中气为上下之枢,故不必治其上下,但治其中,黄连、黄芩苦以降阳,半夏、干姜辛以升阴,阳升阴降,痞将自解,人参、甘、枣则补养中气,以为交阴阳,通上下之用也。”黄连、黄芩——苦以降阳,寒以清热,降

6、阳为本,清热为标半夏、干姜——辛以升阴,温以散寒,升阴为本,散寒为标参、草、枣——扶脾助脾,键运中焦,升降之枢通畅五泻心汤分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病机相似——阴无以升,阳无以降的阴阳痞塞不同之处——生姜泻心汤:因未经误下,虽汗出而“解”,但余邪未尽,复内陷心下,饮食不化,积滞发酵而挟有水湿致痞,故兼见干呕食臭,肠鸣下利等症,加生姜以和胃散水,多用于大病之后,胃气不和,饮食停滞诸证。甘草泻心汤:在生姜泻心汤证基础上,反复误下,中气益虚,痞益甚,尚见腹满,肠鸣,下利完谷,干呕,心烦不得安等,倍用甘草以泻心除烦,健胃安中。方药及分析: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病机相似——独阳难

7、降之阴阳痞塞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寒郁化热,热邪壅聚之热痞方。因热壅较甚,故于半夏泻心汤内尽去温补之品,而独任苦寒下泄以攻痞。附子泻心汤——主治上热下寒,痞兼阳虚之寒热痞。出现痞证之后,用药不当或其他因素,卫阳受损,出现恶寒汗出,用附子煎汁兑入,温复卫阳。虚、实、寒、热四大症:在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应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   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泄泻;   二为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