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静脉采血ppt课件.ppt

股静脉采血ppt课件.ppt

ID:50463201

大小:4.57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13

股静脉采血ppt课件.ppt_第1页
股静脉采血ppt课件.ppt_第2页
股静脉采血ppt课件.ppt_第3页
股静脉采血ppt课件.ppt_第4页
股静脉采血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股静脉采血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股静脉穿刺采血股静脉为大静脉,周围解剖简单,标志相对明显,操作简单方便。临床新生儿采血标本一般选择股静脉,其穿刺采血进针法有两种,即垂直穿刺进针法(以下简称“直刺法”)和斜向内穿刺进针法(以下简称“斜刺法”)1如何定位股静脉呢???与股静脉相邻是股动脉及股神经,它们均位于股三角里,由外侧向内侧排列的是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在股三角尖处,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后方。23股静脉穿刺术适用于外周浅静脉穿刺困难,但需采血标本或需静脉输液用药的患者。也适用于心导管检查术,临床上最常用于婴幼儿静脉采血。股静脉穿刺术在临床中是一项常用的基本技术操作

2、,它一般用于急救时加压输液输血,采集血标本,或用于肿瘤病人化疗给药,晚期不能进食的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的病人。适应症4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躯体纵轴成45°角,臀下垫一小枕,使腹股沟展平,小腿弯曲与大腿成90°角,另一腿伸直。5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就是股静脉的体表投影。注意左右两下肢股静脉存在明显差异,左股静脉位置较浅,而右股静脉位置较深。6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于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后,自股动脉内侧0.5cm处为穿刺点或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中、

3、内1/3交点下方1.0-1.5cm,股动脉搏动内侧0.3-0.5cm处。触摸法78较胖的患儿穿刺点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较瘦的患儿可直接在搏动点明显处穿刺,因较瘦的患儿皮下脂肪薄,股动脉和股静脉较贴近,且因股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好,不易误入。触摸法是股静脉穿刺点定位的首选方法,也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可靠及穿刺成功率最高的方法,但有些较胖的或病情危重的患儿因股动脉触摸不清而不易使用。9从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内侧0.3-0.5cm处为穿刺点;或以脐窝为中心向耻骨联合上缘与髂前上棘的联线作垂线,与腹股沟交叉点就是穿刺点。

4、肥胖儿、哭闹较剧及各种原因所致循环不良,使股动脉难以触清者,可采用此方法。垂线法10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肉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缝匠肌与长收肌所形成,在此三角区下角顶点向内2/3处即为进针处。或将新生儿的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处就是股静脉的穿刺点。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较少,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尤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所以,目测法适用于新生儿。目测法11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与该线的中

5、点相交,股静脉在其内侧。或将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作为股静脉穿刺的定位标志,两下肢有差异。左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至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向内0.2-0.3cm作为穿刺点,右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正中作为穿刺点。连线法12右手持注射器沿股静脉的体表投影方向进针,由浅入深,进针手法呈20-30°,(肥胖儿童加大角度为30-40°),见回血时抽取所需血量。斜角进针法,针沿着股静脉走向由浅入深进针,进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活动范围大,易于固定,抽吸时不易滑出。进针角度13右手固定针头,左手回抽法。

6、操作者右手持针筒,垂直或斜刺入针梗的1/2,右手固定针头,左手拔注射器之针栓,边退边抽,直至有回血后固定针头,抽足所需血量。此法适用于垂直及斜角进针者。持针方法14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回抽法。操作者右手持针筒,针头朝下,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由上到下握于针筒的顶端,大拇指和食指则分别置于针栓顶端的内外面(大拇指方向朝上,与食指共同控制针栓向上移动),垂直进针,当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即可一边缓慢进针,一边用大拇指和食指向上移动针栓,见回血后,停止进针,用左手固定针头,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继续向上移动针栓直至采血毕。此法适用于垂直进针者

7、,特别是需要再次复针者。持针方法151正确了解股静脉的解剖位置,根据患儿和病情,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穿刺点定位。根据患儿皮下脂肪厚薄来确定进针深浅度掌握适应症正确的体位及有效的肢体按压是穿刺成功的基础234点击输入标题信息注意事项116穿刺时注意事项穿刺时要绝对避开股神经,否则易造成下肢运动障碍;若穿刺失败,复针后再失败,应换另一侧,不要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或左右摆动,以免造成血肿或较大范围的损伤;斜刺时向上刺入不可过深,以免伤及髋关节或腹腔内组织,穿刺时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17穿刺后时

8、注意事项穿刺后应按压穿刺点3-5分钟,对出血、凝血异常的患儿,按压时间延长5-10分钟,按压时切忌一压一松,按压力度要适宜,勿造成下肢青紫;穿刺后注意保护穿刺处,以防粪尿污染。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腹股沟有伤口、糜烂或感染者不作此操作。18根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