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ppt课件.ppt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ppt课件.ppt

ID:50970998

大小:47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16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细菌的致病机理内容提要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泌系统第三节细菌的毒力的增强与减弱第四节病原菌与传染1感染(infection):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现象。发病(disease):指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对宿主造成明显病理损害的现象。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microorganism):致机体发病的微生物。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致病性(pathogenicty):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毒力(virulent):指同种病原微生物的不同株的致病力在程度上的差异。毒力是病原微生物株的特征。细菌毒力的测定1.半数

2、致死量(LD50):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2.半数感染量(ID50):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感染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2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毒力因子侵袭力(invasiveness)毒素(virulence)一、侵袭力(invasiveness)侵袭力: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殖,突破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的这种能力。1.定殖(colonization):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3.内化作用:4.在体内增殖:5.在体内扩散:定殖: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居繁殖的过程黏附素(adhesin):如菌毛、外膜蛋白(OMP)、磷壁酸

3、(LTA)等。外膜蛋白(OMP)细胞膜周质间隙外膜病原体的抗吞噬、逃避抗体机制抵抗吞噬作用: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和接触在吞噬细胞内生存: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抵抗体液免疫: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破坏抗体:逃避抗体补体: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病原体合成和分泌有利于细菌扩散的物质(1)透明质酸酶(2)胶原酶(3)磷脂酶(4)神经氨酸酶(5)溶纤维蛋白酶(6)凝固酶(血浆凝固酶)(7)卵磷脂酶3二、毒素(toxin)毒素:有些病原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毒性作用的特殊化学物质。毒素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外毒素:是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

4、蛋白质。1.外毒素外毒素特性:(1)毒性强:(2)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性作用:类毒素(toxoid):外毒素经0.3-0.5%甲醛溶液处理后脱毒,丧失毒性,但乃保留抗原性的物质。(4)稳定性低:(5)可转变为类毒素:(3)具有良好的抗原性4外毒素组成:A、B亚单位单独均无毒性,B亚单位单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阻断完整毒素的结合,B亚单位能诱导产生抗体,用于亚单位疫苗生产。外毒素是蛋白质组成,由A、B两个亚单位构成。A亚单位(活性亚单位):毒素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B亚单位(结合单位):能使毒素分子特异性地结合在宿主易感组织的细胞膜受体上,并协助A亚单位穿过细胞膜。决定免疫原性。A亚单位B亚单

5、位5内毒素: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亡后裂解后才释放。2.内毒素(endotoxin):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抗原性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毒性作用160℃,2-4h才被破坏60-80℃,30min被破坏稳定性脂多糖蛋白质化学成分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存在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来源内毒素外毒素区别要点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6第三

6、节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一、细菌毒力减弱的方法1.体外连续传代培养2.高于最适生长温度培养3.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4.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5.通过非易感动物6.通过基因工程方法二、细菌毒力增强的方法回归易感动物是增强细菌毒力的最佳方法。7第四节病原菌与传染传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突破机体的防御机构,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过程。隐性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发生轻度的病理变化,但此变化不表现为临床症状。显性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引起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表现为临床症状。局部传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后,在一定的部位定

7、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局部病理变化。全身传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后,全身扩散,对全身引起病理变化。带菌现象:是指病原微生物虽然侵入宿主体内,并不引起传染,而只呈现无害寄生状态;或者动物发病痊愈及临床康复期后的一定时间,机体内乃有病原菌存在,不断排菌。8一、病原菌引起动物传染的条件1、病原菌的毒力与数量2、侵入途径(门户)3、动物机体的易感性4、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9二、病原菌传染的途径三、病原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