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仁学思想探析.pdf

王夫之仁学思想探析.pdf

ID:51213134

大小:584.3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1

王夫之仁学思想探析.pdf_第1页
王夫之仁学思想探析.pdf_第2页
王夫之仁学思想探析.pdf_第3页
王夫之仁学思想探析.pdf_第4页
王夫之仁学思想探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夫之仁学思想探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j;JJl◆学彳·I2。14年第3期王夫之仁学思想探新王博摘要:王夫之的仁学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在仁与礼方面,他主张“仁礼互藏”、仁礼互为体用的思想框架,强调礼为人之所独有;在仁与义方面从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两个不同维度分疏仁义之同与仁义之别,凸显人之“思”对仁义之本体的认识作用:在仁与孝方面继承儒家传统思想,并阐明了仁人之孝敬生身父母的意义;在仁与政道、治道方面强烈谴责打着“使人履仁而戴义”旗号却大行违德背道之事的“申韩之儒”,并提出“君天下者,仁天下者”的光辉命题。这四个方面是王夫之“以人道率天道”的新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其中体现了王夫之思想对前人的继承和超越并暗含的近代性因素。关键词:王夫之;仁学;仁体礼用;仁政万物一体”的命题,并不断试图从更全面的角度一、引言对儒家“仁”的概念进行理解和诠释。王夫之将其“依人建极”的伟大思想贯彻于其“新仁论”思“仁”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近年来学想之中,对人的感性生命予以高度重视,强调人界对传统儒家的仁学思想展开广泛的研究,以在道德和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其所著《礼记章应对当下社会所面临的诸如信仰缺失、价值重句》中的“仁礼互藏”的仁礼关系、《读四书大全建等诸多问题。在学界前辈的努力下,对王夫说》中对孟子仁义

3、论的接续和探讨、《诗广传》中之仁学思想主要脉络的基本认识日渐清晰,但的“天理寓于人欲”的人性论论述、《张子正蒙仅限于纲领性的简要勾勒,鲜有专论,也尚未注》中的“贞生死以尽人道”对人道的阐扬、《读有专著出版;随着对王夫之著作的不断挖掘,对通鉴论》与《尚书引义》批评专制统治者及对“申王夫之思想各方面的具体内容研究也日益深韩之儒”毫无“不忍人之心”,打着道德名义行人,但少有学者将这些内容从“仁学”的角度展“至不仁”之事的谴责、《宋论》中的“君天下者,开阐发。仁天下者”政治主张等都从不同侧面闪耀出了王夫之的仁学思想内容极其丰富,难以深

4、其仁学思想的光辉之处。在其晚年所著的《思论。从总体上看,王夫之的“仁学”思想一方面问录》一书中,他明确将其仁学思想明确概括为接续宋明儒学的思维框架和问题意识,另一方“以人道率天道”的“新仁论”,主张凸显人作为面又从气化论的角度重新诠释了儒家“仁”的概道德和实践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念,在新的高度上阐发了宋明儒学“仁者与天地“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在人之天道也。基金项目:2013年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宋元明清儒者对‘仁’观念的诠释”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作者简介:王博(1989一),男,

5、~*-rr,h省驻马店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2。38王夫之仁学思想探析“由仁义行”。以人道率天道也。“行仁义”,则“礼”是“仁”向外界展示其自身的“窗户”,正是待天机之动而后行,非能尽夫人之所以异于禽由于“礼”的存在使得“仁”不至于被窒息。而如兽者矣。天道不遗于禽兽,而人道则为人之独,果没有了“仁”这一内核,“礼”则成为空洞的形由仁义行,大舜存人道圣学也,自然云乎哉!¨式主义,从而退化为不能进行任何自觉改良的笔者不惴浅陋,试图从王夫之对仁与礼、仁社会机制,并可能摧残人的真实情感。通过上与义、仁与孝及仁

6、与政道、治道四个大的方面的述的辩证论述,王夫之建立了“仁礼互为体用”具体论述出发,进一步勾勒其“以人道率天道”的仁学理论。他说:的“新仁论”思想,将其人性论、心性论、政治哲缘仁制礼,则仁体也,礼用也;仁以行礼,则学等诸领域中的具体思想内容从“仁论”角度出礼体也,仁用也。体用之错行而仁义之互藏,其发进行初步整理和发掘,力求彰显其仁学思想宅固矣。[的独特内涵及对前人的超越之处。依据仁的内在精神制定礼仪制度,便是以仁为体、以礼为用。而仁之存在,必须要通过礼二、仁与礼这一外化形式才能被凸显。仁的存在正是为礼提供内在的价值依据和伦理基础

7、。“礼”是“仁”仁礼关系素来是儒家学者探讨的重要问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外在化,二者之间存在题。孔子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仁礼互含的底着一定的创造性张力,而这种张力同时意味着蕴,提升了人对礼文化的自觉。王夫之对于仁其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从礼的角度看,礼体礼关系的讨论正是在这一传统下展开的。他在现仁的精神,仁是为行礼,否则仁便不能体现并接续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之上强调仁以生礼,得不到实行,从这个角度上看,礼体仁用。”【而以人之性善作为逻辑前提,并将仁之生生作为礼的存在价值最终在于礼之用,亦即在社会实仁以生礼的“关节”l2j,进一步对“

8、仁礼互实”与践的层面上指导和规范人的行为。对此,王夫“仁礼互藏”的仁礼互为体用关系作了新的之强调“本仁行礼而施之无不顺”_8J,将礼用的阐述。基本价值尺度定位为“仁”,以仁的存在作为行在《周易外传》中,王夫之说,“礼者,仁之实礼的道德基础与规范,仁亦是行礼的道德底线,也”[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