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美术教育看儿童立场.doc

从基础美术教育看儿童立场.doc

ID:51739739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5

从基础美术教育看儿童立场.doc_第1页
从基础美术教育看儿童立场.doc_第2页
从基础美术教育看儿童立场.doc_第3页
从基础美术教育看儿童立场.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基础美术教育看儿童立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基础美术教育看儿堇立场曾几何时,人们想到教育便想到教书,想到美术教育蹦出的最初念头就是画画或者教画画,事实证明真实状况并非如此。众所周知,教育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美术教育不但要教画画还要教审美。既如此,美术教育的核心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们应当如何解读儿童在这样的教育场景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为教育人又应当怎样担当承载启迪他者生命的光荣使命?怀着这样质疑与追问,忽想起近年看到的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诸多现象。现象一:家长们趋之若鸯地送幼小的孩子到各大校外美术培训机构接受各类美术教育培训,对教师的评价要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便是:这位老师有没有教会自己的孩子画一只貌似

2、真实的物体,小到诸如一个太阳、一个苹果、一枚橘子;大到具体的人物、场景和故事,家长们唯一的标准便是像不像,即孩子作品模仿老师范作像不像?作品像不像真实的生活原型?若像便是好画,若不像便是不好的画。事实果真如此吗?……现象二:国内为数不多的关于少儿美术教师的各类美术专业比赛中,对于那些比较程式化、技术化、学院化,貌似院校画风的美术作品统一给予极高评价,而对于其屮含有儿童生活场景或有儿童画风的美术作品一概视为幼稚、低技术性作品。少儿美术作品果真应该如此评价吗?现象三:某些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不遗余力地鼓励各校孩子参加各类美术专业培训和各种美术比赛,为的是小升初

3、、初升高、高中升大学获得特殊照顾,为本校学生成功晋级各类高一级名校打下坚实基础,藉此提高本校升学率。这是美术教育吗?真实的美术教育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情形?儿童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应如何呈现?现象四:校内外美术教育对基础美术教育均有不同称谓,校内称基础美术教育,校外称之少儿美术教育。这样的称谓哪一种更符合儿童价值立场呢?什么是儿童价值立场?个人认为凡是从儿童生命成长的角度为儿童提供的一切活动、场景和设施都是儿童价值立场,反之亦然。仔细观察以上四类现象,都会发现一个最致命的因素,儿童立场在其中的缺位和失衡。“像”与“不像”,在美术领域中完全可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方

4、式「像”指向再现写实性艺术,“不像”指向表现抽象性艺术。对于少不更事的少年儿童来说,美术表达中不像,似乎更利于其以一种超现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感悟与理解,更有利于儿童生命感的呈现与表达,亦更能舒展儿童的天性与自由,由此而来的儿童尊严感、自豪感和成功感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都会在儿童心中掀起巨大波澜,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反之过分追求儿童美术的写实性甚至模仿性,毋庸置疑,K会塑造一大批缺乏生命质感高度模式化的“机器”,而童年缺乏舒展张扬的生命必将造就成年心灵的枯瘦与干瘪,更别说实现成年的创造力。这样的结局却不是所有父母希望看到的结果,那一定是与培养

5、自己孩子多才多艺的初衷背道而驰的。现象二中虽不是直接针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但这样的程式化评价同样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左右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模式化和去生命化、去儿童化。很难想象一个长期和青少年儿童为伴的美术教师作品中不出现一丝一毫儿童生命的影子,长此以往,少儿美术教育的天空将是多么缺乏生机与活力;长此以往,那些时时处处不断感染我们的小生命将以怎样固定的方式变成一种面冃相似行走的“机器”?后果无可设想。至于某些小学、初中、高中学校不遗余力鼓励各校孩子参加各类美术专业培训和各种美术比赛,为那些军备竞赛似的考试做“嫁衣”,更会扼杀孩子们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

6、而最根本地失去对艺术的积极思维与审美,演化为另一场应试教育的华丽烟火,儿童生命感亦将从这里消逝。美术教育的市美内核亦会因此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一切都演化为教育模式化的工具和手段,后果可想而知,那就是许多人以为的:美术教育不重要,美术技艺很重要;儿童不重要,考上名校很重要这样一种荒谬的美育观。这样的美术教育必将与那些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美育课堂失Z毫厘、谬以千里。儿童从这样的美术应试应赛中诞生的现实功利心态,无以复加地会助推其成年生活的世俗化和去理想化特征的炫冃彰显。这与我们希求儿童们通过美术教育获得怀有求真、求善、求美之心的初衷更是相去甚远。关于第四种观点,

7、个人认为,虽然两种说法意思相同,但缘其指向可以发现,显然少儿美术教育更契合儿童价值立场,亦更显现出儿童生命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意义。离开儿童谈教育,离开儿童谈美术教育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基础教育的美术教师说到底是一种培育美感能力,化育儿童心灵,普及国民美术素养的职业。其“教师”特性大于“美术特性”,即教育第一,美术第二。只有明确了这一特性,我们才能对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及工作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和认识,才会让我们每一个一线美术老师放下包袱,轻装前行。一个关注儿童心灵成长的教师,必然会落脚于课堂教学艺术的生成和儿童心灵智慧的开启。也定会将儿童生命立场放在首位

8、,也因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和美术素养的培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