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罗的绘画看儿童美术教育

从米罗的绘画看儿童美术教育

ID:31488425

大小:10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从米罗的绘画看儿童美术教育_第1页
从米罗的绘画看儿童美术教育_第2页
从米罗的绘画看儿童美术教育_第3页
从米罗的绘画看儿童美术教育_第4页
从米罗的绘画看儿童美术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米罗的绘画看儿童美术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米罗的绘画看儿童美术教育  【内容摘要】胡安?米罗被称为美术界“返老还童的天才”,他绘画的视角来源于儿童,无论是绘画语言、绘画主题还是绘画形式与儿童绘画都有着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儿童绘画是一种无意识的、未经构思安排的涂鸦,而米罗绘画不仅展现出儿童般的原始、单纯之美,还体现出他对客观世界内在审美法则的理解,并使用最单纯、原始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鉴于此,作者在米罗绘画的启发下,找寻新的理念和方法,以此促进儿童美术教育的深化和提高。  【关键词】儿童米罗绘画美术教育  米罗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经历立体派和超现实主义洗礼后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风格,绘画语言单纯、朴实

2、,充满童趣。尤其是漫不经心、自由神秘的“线”、单纯而强烈的“色”,以及类似原始绘画的“形”7,编织成米罗独具艺术魅力的画面。这些简单直白的绘画形式,恰巧与学龄前儿童的绘画相类似。从更深层次看,米罗绘画创作心理的超现实主义因素与儿童的心理特点非常合拍。儿童在作画时不仅不受绘画法则的限制,而且也不受生活经验所带来的理性思维的影响,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宣泄。这种未经社会经验修饰的原始作画心理,正是米罗绘画所追求的。由此看来,笔者认为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米罗的绘画语言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意义。将米罗的绘画引入儿童美术教育,不仅能更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还能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智和人格,促进他们手、脑、心的

3、全面发展。  一、“线”的描绘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  在绘画中,线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有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缓急、虚实之分。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不同形式的线给人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愉悦或焦虑、畅快或困惑、明确或繁杂等。线因其多变的组合,带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心理影响。  从表面上看,米罗绘画和儿童绘画所表现的“线”有许多相似之处:米罗的画面以稚拙、简单的线条组合呈现,给人以自由、漫不经心和神秘之感;而儿童的“线”表现随意散乱,稚拙而富有童趣。虽然两者用“线”的形式都如同原始绘画一般,但米罗的“线”远不止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直白,在看似漫不经心中蕴藏着精心策划,这是美的内在

4、形式法则与稚拙外表的双重体现。而儿童对“线”的情感表达是无意识的,他们随意涂鸦,却不知道这些画表明了自己的情绪。由此可以得到启发:在美术教学中结合米罗的绘画,利用其绘画中“线”的感情特征,激发儿童对线有意识的描绘,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情绪,能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效果,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儿童处于旺盛而多变的成长时期,心理和情感远未成熟,为了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需要精心呵护和悉心引导。恰恰在这个时期,进行美术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心智。在具体实施美术教学时,教师可将米罗绘画的“线”所象征的情感语言进行解读,帮助儿童通过童趣般的图画感知“线”的不同表情。反过来

5、又可以鼓励他们将不同“线”所表达出的情感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继而带来由无意识用“线”7到有意识用“线”的转变。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儿童有意识用的“线”,及时了解并把握他们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从而准确地对他们进行情感疏导和教育,帮助儿童建立健全的人格。  二、“色”的运用与儿童绘画兴趣的激发  在绘画中,色彩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认知的视觉语言,能第一时间感染人的情绪,因而色彩对人的心理作用是最直接的。  作为现代绘画大师,米罗的绘画色彩带给人的视觉震撼源自于他对原色的喜爱。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蓝、黄、红、绿是被观众捕捉到最多的几种颜色。众所周知,儿童使用色彩基本靠直觉反应,

6、他们尤其喜爱运用浓烈、鲜艳的原色作画。这些简单艳丽的色块看似被随意抛掷,却组成了画面丰富多变的审美色彩符号。有时候,人们甚至无法识别这些色块所要表现的事物,但却被这些跳跃的色彩所感动。显然,原色更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并且让儿童体验绘画真正的快乐。由此可见,从用色的特征上看,米罗浓重的原色运用既满足了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视觉需求,又能够激发儿童对色彩的兴趣。从另一方面看,儿童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用色上具有明显的主观意识。他们用色彩发泄情感,尽情尽兴,根本不考虑实际物象的固有色。比如在美术教育中,不难发现儿童的绘画常常出现蓝色的太阳、红色的大海等,均说明其主观用色的特征。类似现象在米罗的绘画中

7、也能够找寻踪迹,如《加泰隆风景》中的鸟、《月光下的女人和小鸟》中的月亮和《荷兰室画室Ⅰ7》中的人物等,均体现了米罗主用色观的绘画特质。然而,与米罗不同的是,儿童对色彩的认识与喜爱主要来源于个体的知觉反应。美术家杨景之在《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中写道:“人的色彩感觉大体分为知觉反应和思维反应两个阶段。知觉反应是指人看到色彩后的直接感觉;思维反应是人对色彩的判断和选择。”成年人对色彩的认识一般属于思维反应,他们会有意识地对物象进行色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